骨壞死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8-06來源:求醫網
(1)局部的刺激作用。即利用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因子,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的營養,從而起到行氣活血、消炎止腫的作用。
(2)藥物的直接滲透作用。通過藥物外用的方法,能直接透過皮膚,切近病灶,增加局部藥物的強度,起到活血化瘀、運行氣血、清營涼血、消腫止痛、促進血管新生、吸收死骨、形成新骨等功效。
(3)經絡的調衡及臟腑的輸布作用。在體表給藥,通過經絡血脈或信息傳遞,通過不同的藥物之性味作用,由經脈入臟腑,輸布全身,直達病所,藉以達到補虛瀉實、協調陰陽等作用而達到臟腑調合全身性疾病的目的。
(4)皮膚的吸收作用。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外圍屏障,面積大、毛孔多,除了有抗御外邪外,尚有排泄和吸收的新陳代謝作用。本療法就是藥物的滲透性和皮膚的吸收功能的統一而進入體內,再通過經絡、臟腑的調衡,輸布作用,或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而起到全身或局部的治療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有經絡相連,通過經絡傳導信息、輸送氣血、骨組織的生長、發育、修復及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方面和"腎氣"盛有關,另一方面,也和骨中絡脈的狀態有關,在正常情況下,骨中絡脈通暢無阻,能將氣血運行于骨骼中,對骨的生長、發育、修復起重要作用。
如果由于外傷或其它原因使得骨中絡脈不通,骨的生長、發育、修復就會受到影響,且股骨頭中的"絡脈"不豐、"氣血"罕少,更易產生供血障礙,引起缺血、壞死,這與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的動脈供血不足、靜脈淤血相一致。
中醫治療骨壞死以疏通骨中絡脈為治法,選用一些透達骨絡的中藥內服、外敷,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股骨頭的血運狀態,再適當配合益腎中藥就能在股骨頭血運改善的基礎上,刺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躍,促使死骨吸收和新骨生長,從而較快消除股骨頭壞死患者的疼痛、跛行等癥狀,改善其功能,促進其早日康復。
骨壞死中藥外治法原理是經絡的調衡及臟腑的輸布作用。經絡的調衡及臟腑的輸布作用。在體表給藥,通過經絡血脈或信息傳遞,通過不同的藥物之性味作用,由經脈入臟腑,輸布全身,直達病所,藉以達到補虛瀉實、協調陰陽等作用而達到臟腑調合全身性疾病的目的。
查看更多關于骨壞死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