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外翻(暫無)

膝外翻的手術治療方法
膝外翻的矯正方法包括:手術、夾板、綁腿、鍛煉、矯正鞋墊等。對于佝僂病患兒,必須接受正規、系統的佝僂病治療,同時注意小兒不要過早的學走路。嚴重的膝外翻畸形,一期新截骨+內固定矯形可能會造成神經、血管緊張及牽拉,易出現相關并發癥。故可采用外固定架輔助下截骨矯形,緩慢糾正畸形,避免神經、血管的并發癥,手術也較微創。
1、關節鏡手術。通過關節鏡不僅能看到膝外翻患者關節腔內的情況,還能在關節鏡下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膝關節,清理關節內的滑膜碎屑和軟骨碎片,并在磨損嚴重、比較粗糙的區域鉆孔,以促進新生軟骨的修復,當然,新生的軟骨與原來的軟骨不一樣,是纖維軟骨而不是“原裝的”透明軟骨。
2、截骨術。截骨術適用于關節負重力線不正,負荷分布不均,一側負荷過重而另一側完好,或者膝外翻、膝外翻畸形。截骨術能夠矯正力線異常,使比較完好的一側關節面承擔較多的體重,改善關節負重狀態,從而減輕癥狀。這種手術的優點是比較適合于有膝外翻,活動又多,又不愿意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一截骨處愈合,不會限制活動水平,但對膝外翻的患者來說,截骨術的效果也是暫時性的,一般認為這種手術能夠為患者在最終置換人工關節之前爭取時間,手術成功的話,效果大概可維持5---8年。
3、軟骨成形術。過去,軟骨成形術是指手術清除退變的膝外翻面及硬化的軟骨下骨板,或在軟骨下骨板鉆孔,促進軟骨修復。雖然修復的是纖維軟骨,而不是正常的膝外翻,但纖維軟骨在一定程度上起代償的作用,并能延緩關節的破壞。近來軟骨成形術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變化,先在關節鏡下清除退變的軟骨,同時也切取少量健康的正常膝外翻組織,將正常的膝外翻組織在實驗室中培養兩周,再重新植入關節內,培養的軟骨組織能夠刺激原先破壞的軟骨組織再生,這種手術對年輕人早期膝外翻的軟骨缺損治療效果較好,對老年膝外翻患者的效果還不太清楚。受到條件限制,目前這種手術方法在國內還沒有廣泛開展。
4、關節清理術。關節清理術適用于40歲以上,關節腫脹,疼痛,關節邊緣膝外翻明顯,關節內有游離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中期膝外翻患者,不愿做或不能做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也可選擇這種術式。但是,關節清理術也只能緩解癥狀,數年之后,膝外翻會繼續發生,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可能復發。因此,患者在術后應盡量避免過多負重,堅持功能鍛煉,以延長癥狀緩解的時間。
5、關節融合術。這種手術是將關節面切除,使骨與骨之間融合,能夠解除疼痛,恢復穩定的承重能力,但以犧牲關節活動為代價,適用于年輕的重體力勞動者。隨著人工關節的出現,這種手術已經做得越來越少了,但關節融合術仍有其特殊的價值,由于我國國情限制,特別是有偏遠的農村,體力勞動繁重,患者又沒有條件行人工關節置換,關節融合術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面對那些人工關節置換失敗的患者,關節融合術可以就是單獨的選擇了。
6、人工關節置換術。膝關節膝外翻的最終解決方法就是用人工膝關節置換關節面,一般只有60歲以上的患者才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對年輕的患者,除非是沒有其他的選擇而病人病變臨床癥狀較重時,一般不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膝關節膝外翻的治療關鍵是早期診斷,醫學教育和及時針對性治療。還需要針對不同患者,不同階段制訂綜合全面的治療方案。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休息和運動相結合。膝外翻的后期治療以上方法都不能改善癥狀時,就需要行手術治療----施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

- 友情鏈接:
- 膝外翻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