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白塞病(腸型白塞病)

腸白塞病的藥物治療方法
腸白塞病為全身性疾病,緩解和復發腸白塞病反復出現,應很好地掌握末梢血白細胞、血沉、C-反應蛋白、針刺反應等全身炎癥狀態。大部分患者預后良好。反復腸潰瘍出血、穿孔,以及術后腸潰瘍復發、出現吸收不良、合并感染等預后不良,病死率約10。
(1)氨基水楊酸制劑: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療腸白塞病的常用藥物。文獻報告單用柳氮磺吡啶(SASP)大多數患者可控制癥狀。該藥口服后大部分到達結腸,經腸菌分解為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與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滯留在結腸內與腸上皮接觸而發揮抗炎作用。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的一個或多個步驟,而遏制前列腺素合成,清除氧自由基而減輕炎癥反應以及遏制免疫細胞的免疫反應。用藥方法4g/d,分4次口服;用藥3~4周癥狀緩解后可逐漸減量,然后改為維持量2g/d分次口服,維持3個月至1年。
(2)糖皮質激素:皮質激素一般在炎癥明顯時或對氨基水楊酸制劑療效不佳者使用。基本作用機制為非特異性抗炎腸白塞病和遏制免疫反應。一般在急性期潑尼松(Prednisolone)口服40~60mg/d,炎癥控制后逐漸減量到10~15mg/d,注意減藥速度不要太快以防反跳,減量期間加用氨基水楊酸制劑逐漸接替激素治療,長期使用對出現眼癥者會促使其惡化。
(3)免疫遏制藥:免疫遏制藥試用于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對糖皮質激素依賴的慢性活動性腸白塞病病例,加用這類藥物后可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用量甚至停用。
(4)其他藥物:眼癥出現時可應用秋水仙堿(colchicine)每天0.5~1.0mg,口腔潰瘍可使用激素軟膏涂布,此外腸白塞病還可以試用左旋咪唑、轉移因子等,臨床評價不一。

- 友情鏈接:
- 腸白塞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