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體綜合癥是怎么形成的
時間:2015-02-03來源:求醫網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體引起的一組臨床征象的總稱。許多因素與抗磷脂抗體的產生密切相關,常見的原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肝硬化、惡性腫瘤、淋巴增殖性疾病、溶血性貧血、口服藥物(如氯丙嗪、普魯卡因酰胺、吩噻嗪)等,部分患者存在遺傳傾向。抗磷脂抗體可能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導致血栓形成:
1、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FⅫ的活化,并使血管內皮前列環素(PGI2)合成減少,釋放纖溶激活物,增加vWF的釋放,使血栓易于形成。
2、與血小板膜結合:使血小板易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破壞,同時由于在血栓形成中的消耗,使血小板數量輕度減少。
3、遏制活化蛋白C、蛋白S與磷脂結合:干擾其對凝血因子的滅活;抗磷脂抗體還能遏制AT-Ⅲ的活性,從而促進血栓形成,還可引起胎盤血管炎,導致胎兒營養和氧供給不足,發生宮內發育遲緩或宮內窘迫而提前分娩甚或胎兒死亡。
查看更多關于抗磷脂抗體綜合癥是怎么形成的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治療方法 |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病因 |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飲食 |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專家 |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醫院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治療指南 |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癥狀 |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檢查 |
- 視頻 |
- 抗磷脂抗體綜合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