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治療效果如何
時間:2015-12-07來源:求醫網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治療效果如何?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生活中是不經??吹降?,通常會伴隨皮膚、粘膜出血、顱內出血等癥狀。而在冬、春季節發病比較多。對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很多患者會選擇藥物治療,而且用藥比較方便,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優選藥物。激素的作用機制是遏制單核巨噬細胞的Fc和C3b受體、從而減少對被覆抗體的血小板的吞噬清除;遏制粒細胞對被覆抗體的血小板的黏附和吞噬;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遏制抗血小板抗體的生成;遏制抗原-抗體反應并使結合的抗體游離。劑量:一般患者給予潑尼松(強的松)0.75~1mg/(kg·d),對重癥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可給予潑尼松(強的松)1.5~2mg/(kg·d),用藥1~2天后出血癥狀多可改善,應用3~6周完全緩解率可達90%(血小板>100×109/L),持久的完全緩解率約30%。3~6周之后潑尼松(強的松)逐漸減量直至維持血小板達到安全水平的最低劑量。若減量同時伴血小板數下降,則找出最小治療量,以維持治療。癥狀嚴重者可用氫化可的松或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短期靜脈滴注。
因為大多數兒童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可以自愈,關于兒童型發病初期是否用皮質激素治療以及能否防止顱內出血仍有爭論。有研究報道潑尼松(強的松)并不能使急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轉為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生率減少、也不能預防顱內出血。盡管如此,伴嚴重出血的兒童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激素仍為優選的應急藥物。
2、達那唑(danazol)是一種有弱雄激素作用的蛋白合成制劑,作用機制可能是免疫調節,影響單核巨噬細胞Fc受體或T4/T8數量和比例、使抗體生成減少。有效率可達10%~60%,對某些難治病例也可能起效。它與皮質激素合用有協同作用,故采取小劑量潑尼松(強的松)與達那唑同時服用。常用于潑尼松(強的松)治療奏效、但減量后血小板下降的患者。對老年婦女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療效比年輕人更好些。其原因可能是年輕婦女中雌激素的分泌較多,中和了達那唑的作用,而老年婦女和男子雌激素的分泌較少,因而達那唑的作用更易顯現出來。達那唑對部分難治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有效。劑量為200mg,2~4次/d,療程2個月以上。其主要副作用是肝功能受損。也可用另一種雄激素司坦醇(康力龍)替代,有相似作用,劑量為2mg,3次/d。
3、其他免疫遏制劑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經皮質激素或脾切除后療效不佳者、或不宜使用皮質激素而又不適于脾切除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可給予免疫遏制劑治療。常用藥物有長春新堿、環磷酰胺、硫唑嘌呤和環孢素A。對于難治、復發的患者,還可以采用聯合化療方法,如給予COP方案治療。
相信大家對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治療效果如何”的內容有所了解了,一旦患上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之后,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藥物,而且治療效果不錯。
查看更多關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治療效果如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