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肌肉萎縮的臨床癥狀
時間:2015-02-03來源:求醫網
肌肉萎縮是指肌肉纖維縮減甚至消失引發的肌肉體積減小的情況,臨床上很多患者對于如何診斷出患者的健康不了解,為了更好的維護我們的健康,我們有必要對于肌肉萎縮的疾病常識加深學習,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肌肉萎縮的臨床癥狀。
不同類型肌肉萎縮的臨床癥狀如下:
1、肌源性萎縮:肌源性萎縮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導致的。萎縮不按神經分布,通常為近端型骨盆帶及肩胛帶對稱性肌萎縮,少數為遠端型。伴肌力減退,無肌纖維震顫和感覺障礙。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醛縮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權磷酸激酶最為敏感。肌電圖特征性改變為出現短時限多相電位。
2、廢用性肌肉萎縮:脊髓前角細胞及末梢神經等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主要指的是神經原性肌肉萎縮,彼此三者是有互相關連的,其中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雖也出現肌肉萎縮,有人將其列為繼發性,廢用性萎縮為晚期的。肌原性肌肉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發的。廢用性肌肉萎縮尚可由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3、神經源性肌萎縮:據觀察,此癥狀表現都是因下運動神經元及其損害導致的。前角細胞及腦干運動神經核損害時肌萎縮呈節段性分布,以肢體遠端多見,可分為對稱和不對稱,不伴感覺障礙,常常出現肌束顫動的現象,其中肌力和腱反射程度與損害程度有關。肌電圖見肌纖維震顫電位或高波幅運動單位電位。活檢見肌肉萎縮變薄。鏡下呈束性萎縮改變。
查看更多關于不同類型肌肉萎縮的臨床癥狀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