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脊柱裂的發病機制是什么
時間:2016-02-26來源:求醫網
隱性脊柱裂的發病機制是什么?隱性脊柱裂是一種發生在患者腰部的疾病,這是一種椎管閉合不全疾病,生活中,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并不在少數,由于腰部是人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部位之一,如果腰部出現問題的話,就會使患者的身體出現問題,所以及時有效的治療非常關鍵,但在疾病治療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隱性脊柱裂的發病機制,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下詳細的介紹。
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即腦和脊髓,在胚胎的第1個月開始發育;在胚胎第2周,背側形成神經板,神經板兩側凸起,中間凹陷,兩側的凸起部分逐漸在頂部連接閉合,而在胚胎第3~4周時,形成神經管,如果神經管的閉合在此階段被阻斷,則造成覆蓋中樞神經系統的骨質或皮膚的缺損,神經管的最前端大約在胚胎第24天閉合,然后經過反復分化和分裂最終形成腦,神經管尾端后神經孔的閉合發生于胚胎的第27天而分化發育成脊椎的腰骶部,神經管及其覆蓋物在閉合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成為神經管閉合不全,神經管閉合不全最多發生在神經管的兩端,但也可能發生神經管兩端之間的任何部位,若發生在前端,則頭顱裂開,腦組織被破壞,形成無腦畸形,若發生在尾端,則脊柱出現裂口,脊髓可以完全暴露在外,也可能膨出在一個囊內,稱之為脊柱裂和脊膜膨出。
神經管的閉鎖,從胚胎17~19天開始大約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由中胚葉分化成的椎板與肌板,共計42對體節中,從第4~7體節逐漸愈合,首先在24天(23~26天)左右前神經孔閉鎖,隨后26天(26~30天)左右,后神經孔閉鎖,在這期間神經管與皮膚外胚葉間存在的中胚葉組織(體節)形成脊椎骨,全椎弓愈合完成是在胚胎8周左右,隨后神經胚形成結束,覆蓋皮膚外胚葉的前神經管進一步向尾端延長,在這期間以神經外胚葉和中胚葉為起源,位于前神經管尾端的未分化的細胞集團中產生空泡化,隨后這些空泡逐漸融合,形成管狀結構(后神經管的形成),兩神經管最終結合,進一步形成一條脊髓原基,這個過程稱為造管,脊椎管內充滿的脊髓原基在胚胎40~48天,脊髓尾端發生退行變性,形成脊髓終絲,脊髓的退行變性在生后依然進行,其結果是位于終絲頭側部的脊髓圓錐的位置漸漸上移,使在胚胎56~60天左右位于骶2~3平面的脊髓圓錐,在胚胎20周時位于腰4,在出生時位于腰2~3,在成人時達到腰1~2的水平。
上述的文章就是關于“隱性脊柱裂的發病機制是什么”的相關介紹,在人們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不希望這些疾病來困擾我們的生活的話,就要對疾病進行深刻的了解,隱性脊柱裂也是這樣。
查看更多關于隱性脊柱裂的發病機制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