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消融術(心臟射頻消融術)

射頻消融術有哪些手術適應癥
射頻消融術作為心臟疾病的常用療法,已經越來越廣泛得應用于外科臨床手術中。該療法損傷范圍只有1-3mm,不會對心臟造成損害,是陣發性心動過速的優選手術。那么除此之外,射頻消融術還有哪些手術適應癥呢?
心臟射頻消融術是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肌凝固性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和起源點的介入性技術。
一、房室折返型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房室間存在著先天性“旁路”,導管射頻將旁路“切斷”,心動過速或預激波將不再存在。
二、房室結折返型心動過速:房室結形成“雙徑路”,電流在適宜條件下,在兩條徑路形成的折返環快速運行,引起心動過速;導管射頻消融慢徑,只保留快徑,心動過速就不再具備發作條件。
三、心房撲動(房撲):房撲是心房存在大環路,電流在環路上不停地轉圈,心房跳動250-350次/分,心室一般在150次/分;導管射頻可以破壞環路,造成雙向電流阻滯,從而治療房撲。
四、房性心動過速(房速):房速是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異常快速發放電流的“興奮點”或者在心房內有小折返運動;電生理檢查標測到異位“興奮點”或折返環,進行消融得到治療。
五、室性期前收縮(早搏):主要用于臨床癥狀明顯的單源性的頻發室早;常常由于心室“興奮灶”引起;標測到異位興奮灶消融,室早即可消失。
六、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包括特發性、束支折返性和疤痕性室速等。特發性室速常見于心臟結構和功能正常人群,沒有器質性心臟病證據,但心動過速頻繁發作可引起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其發生是由在右或左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間隔上的一個“興奮灶”快速發放電流,導致心動過速。通過導管找到“興奮灶”,發放射頻電流消融,室速可以治愈。束支折返性室速和疤痕性室速多見于擴心病、冠心病和先心病外科手術后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病人發作時可以出現暈厥、抽搐,往往需緊急搶救。束支折返性室速是電流在心臟的左、右傳導束支及左、右心室之間折返環路(“轉圈”),導管電極找到并發放射頻電流阻斷環路;疤痕性室速是由于心臟纖維疤痕組織間的存活心肌細胞產生的折返環路,發放射頻電流阻斷環路,心動過速同樣得到治療。導管射頻消融可以治療室速而不能治療心臟病;消融不成功或室速發作有生命危險時,需植入心臟埋藏式除顫器(ICD)預防猝死。
七、心房顫動(房顫):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研究發現房顫的觸發是因為與心房相連的大靜脈上的“心肌袖”發放快速電沖動,另外房顫的持續與心房自身重構也有關。采用導管電極在環肺靜脈口消融,形成大靜脈與心房的“電隔離”,或加上在心房內的某些線形消融,可以達到治療房顫目的。
溫馨提示:目前射頻消融術已成為治療陣發性心動過速的優選療法,不過該手術對硬件要求很高,只有少數醫院具備相應的設備和技術,患者在選擇醫院時,應選擇有相關資質的三甲醫院就醫。

- 友情鏈接:
- 射頻消融術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