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醫院的醫療和學科建設水平,推廣腫瘤疾病的先進診療理念,貫徹腫瘤疾病的診療指南,于2005年6月成立了包括肺癌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大腸...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醫院資訊 > 癌痛,規范治療是關鍵
出停診公告更多>
近期專家停診信息
放射診斷科:汪曉紅 2015-07-08至2015-07-08 專家 停診
放射治療科:李玲 2015-07-08至2015-07-08 專家 停診
放射治療科:茅靜芳 2015-07-08至2015-07-08 專家 停診
放射治療科:茅靜芳 2015-08-26至2015-08-26 專家 停診
放射治療科:俞曉立 2015-07-15至2015-07-15 專家 停診
放射治療科:俞曉立 2015-07-22至2015-07-22 專家 停診
婦科:湯潔 2015-07-03至2015-07-03 專家 停診
婦科:湯潔 2015-07-07至2015-07-07 專家 停診
婦科:湯潔 2015-07-10至2015-07-10 專家 停診
腹部外科:杜春燕 2015-07-10至2015-07-10 專家 停診
泌尿外科:朱耀 2015-07-03至2015-07-03 專家 停診
頭頸外科:孫國華 2015-07-07至2015-07-07 專家 停診
頭頸外科:王玉龍 2015-07-06至2015-07-06 專家 停診
腫瘤內科:郭偉劍 2015-07-15至2015-07-15 專家 停診
腫瘤內科:李進 2015-07-16至2015-07-16 專家 停診
長期專家停診信息
大腸外科:施德兵 2015-06-01起長期停診
放射治療科:樊旼 暫停門診
放射治療科:錢浩 2015-01-26起專家門診暫停
放射治療科:邱杏仙 2015-04-02至2015-07-16 停診
放射治療科:吳永如 2014-08-26起長期停診
婦科:黃妍 2014-08-01起長期停診
頭頸外科:吳毅 2015-04-28起專家門診停診
胸外科:胡鴻 2015-03-01起長期停診
腫瘤內科:何桂芬 2015-07-01至2015-08-31 專家 停診
腫瘤內科:唐惟瑜 2015-04-17起長期停診
近期特需停診信息
放射診斷科:周良平 2015-07-03至2015-07-03 特需 停診
放射治療科:何霞云 2015-07-15至2015-07-15 特需 停診
腫瘤婦科:王華英 2015-07-10至2015-07-10 上午 特需 停診,改為2015-07-06 上午 出診
腫瘤內科:郭偉劍 2015-07-13至2015-07-13 特需 停診
近期特需加診信息
腫瘤內科:胡夕春 2015-07-03至2015-07-03 下午特需 加診
長期特需停診信息
放射治療科:施學輝 2014-06-17起特需門診長期停診
腫瘤內科:唐惟瑜 2015-04-17起長期停診
乳腺外科:沈鎮宙 2015-05-20起長期特需停診
乳腺外科:韓企夏 2015-05-22起特需長期停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癌痛,規范治療是關鍵
時間:2012-10-22 14:06來源:求醫網
【指導專家】
成文武:副主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治療科主任;緩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國內緩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內緩癌協會腫瘤姑息治療和康復國內緩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專業委員會委員,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癌痛學組組長。
診療特長: 各種中、晚期腫瘤的姑息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
論文著作:著有《舒緩治療與癥狀控制手冊》《跟名師學做臨床——腫瘤疑難病》書籍2部,參與多部醫學專著的編寫工作,撰寫專業論文18篇,腫瘤防治科普論文50余篇。
門診時間:周五上午
癥狀:并非晚期患者“專屬品”
骨轉移的疼痛是我們較為常見的一種癌痛癥狀。故許多患者一旦出現癌痛癥狀時,總是以為這是一種癌癥轉為末期的一種信號和標簽。其實在臨床中,癌痛并非晚期患者的一個“專屬品。”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我們目前有癌癥病人超過700灣萬,其中超過半數的病人伴隨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約有四分之一的新患者在就診之初,就有癌痛癥狀,超過50%的患者,在癌癥治療期間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癌痛癥狀。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癌痛是腫瘤發展過程中一種慢性疼痛疾病,是伴隨癌癥的一種常見癥狀。為此,對于癌痛的治療,我們應該提倡“盡早治療,規范化治療,個性化治療”。
何謂規范化的癌痛治療呢?其實,優選的是針對癌痛病因的治療。如果一位患者是由于腫瘤過大壓迫某些神經,我們建議去腫瘤外科,通過手術摘除病灶,以達到消除疼痛的目標。如果因骨轉移發生的癌痛,我們建議通過放療來緩解癥狀。還有一類患者如果發生與手術損傷有關的慢性疼痛或者放療引起的局部組織炎癥等導致的疼痛等,我們需要通過止痛藥物來控制或緩解病情。研究表明,規范合理的癌痛治療,可以使80%的患者減輕,甚至消除癥狀。個性化治療是針對每個患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治療,遵循“三階梯”原則
癌痛,如果不積極治療,長期疼痛會造成某些患者食欲下降以及失眠等問題,造成免疫力嚴重下降,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如今,世界上疼痛等級可以被分成0~10個數字,我們將1~4定義為輕度疼痛,5~7為中度疼痛,8~10為重度疼痛。一般輕度疼痛為影響睡眠質量,中度疼痛被定義為難以入睡,重度疼痛則是指劇烈疼痛。由于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和體驗。患者對于疼痛的感受,將是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最為重要的評價依據。
目前,癌痛治療遵循“三階梯”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三階梯”癌痛治療原則是指,將癌痛癥狀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相應的治療藥物。一般而言,輕度疼痛的治療藥物是以阿司匹林為代表非甾體類藥物為主的,它不屬于精神類藥物,也不會造成成癮。中度為弱阿片類藥物,重度為強阿片類藥物。
在臨床工作中,醫師一般根據患者的主訴情況,秉持個體化的治療原則,按階梯給藥,選用一種能使疼痛緩解的劑量就是正確劑量。在選用阿片類藥物時,更還應該遵循一種從低階梯向高的階梯發展給藥方式。為了更好地使藥物達到預期效果,我們需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劑量滴定(調整),直至最后達到較好的療效。另外,我們建議患者在服藥時,應該嚴格根據醫師處方按時服藥,決不能按需隨意給藥。
臨床中,我們發現許多患者將癌痛治療看作一種短期行為。其實,這是違背癌痛治療原則的。我們所指的癌痛治療目標是保持持續不痛。所以,我們不建議患者采用按需給藥的方式。
成癮:發生機率極其小
臨床中,一般都會有患者害怕使用嗎啡類藥物會有“成癮”,其實這種顧慮和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在一項對例癌痛病人使用嗎啡治療癌痛的回顧性研究中,僅7人不同程度地出現所謂成癮表現,表明醫學正規使用嗎啡導致的成癮發生機率微乎其微。
因此,患者對嗎啡等阿片類藥物大可不必緊張。所謂“藥物成癮”,是心理成癮指雖然明知藥物有害,但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快感,無法控制自己,依然強制性地連續或周期性使用藥物。而在癌痛治療中,阿片類藥物發揮的是止痛作用,帶給患者的是生理疼痛的緩解,而非精神上的快感。在臨床治療中,癌痛阿片治療的“無天花板”治療原則應用也極其廣泛,劑量增加不代表患者有成癮的傾向,絕大多數情況是疼痛進展或疼痛控制不足,造成一種所謂的“偽成癮”現象,是軀體成癮,只要劑量合適是會改善的。
同時,患者在使用阿片類陣鎮痛藥時可能出現便秘、惡心、嘔吐的不良反應。事實上,除便秘外,其他副作用大多是暫時的或可耐受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一般僅出現在用藥的最初幾天,一段時間過后,此類癥狀便能得到緩解。就一般患者而言,一周之內便可耐受。便秘可以預先處理。如果患者是老年病人,或者消化道有問題或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可以盡量選擇不良反應少的皮貼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