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院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2萬平方米,員工3500多人,其中正高職稱131人,副高職稱312人,博士36人,碩士... [ 詳細 ]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捐獻腎臟,延續生命
時間:2012-10-24 18:35來源:求醫網
人體有兩個腎臟,呈蠶豆狀位于脊柱兩側,腎臟雖然不大,卻極其重要,不僅能清楚人體代謝所產生的毒素,而且還在保持人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方面發揮強有力的調節作用,就是說在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方面有重大作用,它還能分泌一些激素,調節人的血壓,刺激骨髓中紅細胞的成熟與釋放,維持血色素穩定等。
腎臟病并發率高,(正常人群約6.1%-10%),而且早期可無癥狀,我國約有1億患者,實際知曉自己患病及進行治療者很少,因此有很多病人未發現自己有腎臟病,直到發展嚴重時才發現,這時治療已經非常困難,甚至無力進行治療,因為腎臟病的最終結果是腎功能衰竭,腎衰竭的治療代價非常巨大,尤其在我們發展國內家,多數腎衰竭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一位普通腎衰竭患者(也叫尿毒癥)一年治療費用約10萬元人民幣,故很多患者放棄治療或考慮行腎移植。由于腎源不足,國內每年只有不足1/10的尿毒癥患者有機會進行腎臟移植手術,而大多數患者只能在痛苦中掙扎,飽受疾病折磨。
器官捐獻,是指基于個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屬的同意,以無償捐獻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頻臨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
當今國內,真正可能阻礙器官捐獻的難點并不在于經濟的問題,而可能在于傳統的觀念。第一就是我們傳統上忌諱在生前談死亡,不愿意考慮死亡之事,第二是,國內傳統觀念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和“死后留全尸”的觀念根深蒂固。
與我們明顯不同的是,在西方,器官捐獻率很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97年8月31日,英國戴安娜王妃在巴黎車禍身亡,她生前是英國紅十字會形象大使,有死后自愿捐獻器官的記錄。所以當被診斷為腦死亡后,經過迅速匹配,戴安娜王妃的肺、肝、腎、胰、角膜和部分皮膚移植給法國、芬蘭、比利時等國的8名病人。
作為現代社會中科學文明的國民,我們應當意識到死亡與生命是與生俱來,有生必有死,死亡時人類不可避免的事情,在生前談論死亡,并不晦氣,反而讓人能更加珍惜生命。其次,死后捐獻器官的行為,不應當理解為對死者的不尊重,反而是公民本人生命的延伸,為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體現與延續,是對生命的更加尊重。器官捐獻是全社會值得提倡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