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又名江濱醫院)自1936年籌建至2010年,已有七十多年的發展歷史。1949年新國內建立以來,先后被命名為國立江蘇醫學院... [ 詳細 ]
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和治療
時間:2013-02-20 10:21來源:求醫網
甲狀腺結節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也是普外科醫師經常碰到的甲狀腺疾病,常無癥狀。任何甲狀腺疾病都可能以結節的形式存在,臨床上分類比較困難。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的單發或多發性結節性疾病,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主要包括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惡性的甲狀腺結節則以甲狀腺癌為主,另外還包括甲狀腺淋巴瘤、轉移瘤等。成年人群中甲狀腺結節的罹患率近4-7%,它的發病率決定于受檢人群,與年齡、性別、是否接受放射及檢測方法的敏感性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大多數為良性病變。
一、病因
與性別,暴露于電離輻射及碘缺乏有關,且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隨年齡而增加,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
二、分類
甲狀腺良性疾病的結節: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甲狀腺炎引起的結節,象亞甲炎、橋本等引起的結節。
甲狀腺惡性疾病的結節:甲狀腺癌引起的結節。
三、診斷
甲狀腺結節惡性病變雖然不常見,但是術前難以鑒別,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漏診癌腫。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包括完整病史的采集、體格檢查、B超和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FNAC):
1、病史 甲狀腺的結節一般并無癥狀,在體格檢查中偶爾發現。對任何年齡出現的甲狀腺腫塊,無論單發或多發,包塊質地光滑度如何,均應提高警惕。青年或兒童近期出現的孤立單發結節,質硬而不規則,有癥狀或頸部淋巴結腫大,或靜止性腫塊近期增大,尤其兒童期頸部有X線照射史,應高度懷疑惡性。單純的囊性病灶與實質性病灶相比惡性的可能性小。
一般來講,良性結節在女性比男性更常見。對于甲狀腺結節,男性更應得到重視。有甲狀腺癌家族史者發生癌腫的可能性較大。
2、體格檢查 我們經常從觸診開始進行良惡性的鑒別。觸診是以手指尖可觸及結節大小、硬度、表面情況,有無腫大淋巴結,周圍的關系尤其有無氣管粘連,移動性等。甲狀腺內發現腫塊,質地硬而固定、表面高低不平是甲狀腺癌的表現。
3、B超 可顯示囊性、實性及混合性結節。但對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特異性較差。
4、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FNAC) 針吸細胞學檢查是將注射針刺入甲狀腺,吸引結節的細胞,將采到的細胞進行檢查。可以在門診完成,診斷率較高,是很好的診斷方法。對橋本和乳頭狀癌診斷幫助較大。
5、核素掃描、血清學檢查不能作為鑒別良惡性的依據。當結節擴展到胸腔時有必要做X線或CT檢查。如結節大有血管壓迫考慮手術時,有必要做血管造影。
四、治療
若能恰當應用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FNAC),則可更精確地選擇治療方法。
1、細胞學陽性一般表示甲狀腺惡性病變,而細胞學陰性結果則90%為良性。若FNAC為可疑或惡性病變,則需早期手術以取得病理診斷。
2、若細胞學檢查為良性,仍有10%機會可能是惡性,需做甲狀腺核素掃描及甲狀腺功能試驗。如是冷結節,甲狀腺功能正常或減低,促甲狀腺素(TSH)不增高,則對甲狀腺素片治療效果不佳,考慮手術;若促甲狀腺素(TSH)增高,可給以左旋甲狀腺素片,并囑患者在3個月后復查。 3個月后如結節增大,則不管TSH受抑是否足夠,有手術指征。但若結節變小或無變化,可仍予以TSH遏制治療,隔3個月后再次復查,如總計6個月結節不變小,則有手術指征。
我們認為必須手術的結節:1、懷疑有癌的結節,用觸診、B超檢查、FNAC,不能斷定不是癌時。2、大結節,特別是B超檢查是實質性結節(沒形成囊腫)因不能否定濾泡狀癌,所以提倡手術治療。當然結節過大手術也困難,應提前計劃手術。3、甲狀腺向下方腫大進入胸腔的結節(縱膈內甲狀腺腫)因無法觸及結節就是應用FNAC診斷也困難,因而很難判斷其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