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31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乙等醫院。醫院占地130987m2,開... [ 詳細 ]
豐城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31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乙等醫院。醫院占地130987m2,開...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0-29 19:22來源:求醫網
國際最新的慢性腎臟病定義為:不論何種原因,只要存在腎損害或腎功能下降,且持續時間≥3個月,都可診斷為慢性腎臟病,診斷標準為:一.腎損害≥3個月,腎損害指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伴/不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表現為下列之一:一.病理異常;腎損害指標,包括血或尿成分異常;影像學檢查異常;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目前世界上超過5億人患有不同的腎臟疾病,每年超過百萬人死于與慢性腎臟病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隨著慢性腎臟病的不斷進展,發生終末期腎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大大增加,近期臨床研究發現, 尿毒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比普通人群高20倍,而尿毒癥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
為什么慢性腎病往往不容易早期發現,甚至漏診?腎臟病病人得病初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即便出現一些反應,也很容易被忽視。等到出現癥狀時再就診,腎功能可能已喪失大半。在日常接診中,絕大多數問診的患者已經處于腎臟病的四期或五期,腎臟傷害已達到不可逆轉的地步。據國際腎臟病學會發布的統計資料表明,全球大約有5億人(約占人口的10%)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腎臟病變,而知曉率不到1%。因此全社會都應重視慢性腎臟病,特別是個人和家庭對慢性腎臟病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除遺傳因素致病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導致腎臟病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經常吃大魚大肉,而且不參加運動,腎臟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蛋白質過度攝取會加重腎臟作為代謝器官的負擔,一旦超負荷運轉將導致疾病出現。在日常飲食中,應盡量清淡,每天鹽分攝入量為3~5克為宜。在吃火鍋時,不要飲用湯底,結合了各種食材的結晶或沉淀,將加大患病風險。此外,藥品的濫用,也會增加腎臟病的發生率。一旦出現異常水腫、尿頻、腰痛應及時就醫,每年一次的常規尿檢是大家了解自己腎臟,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
普通人有什么辦法識別腎臟病呢?觀察尿的變化是比較實用的有效方法。如出現下列情況,就應該就醫。尿量過少或過多:正常人日尿量約~毫升,排尿次數4-8次,如無大量飲水、發熱、大量排汗等情況,出現明顯尿量變化,就可能有腎臟疾病;尿顏色變化:正常尿色為透明淡黃色,如呈洗肉水樣、濃茶水樣、醬油樣或渾濁如淘米水樣,標志已有腎臟疾病,應立即就醫;夜尿增多:夜尿增多是腎功能不全的早期癥狀,正常人60歲以內出現夜尿增多,尤其是年輕人夜尿增多,更應及時就診;尿泡沫增多:如尿液泡沫增多且長久不消失,說明尿中蛋白增多,是腎臟病的表現。此外,晨起眼瞼水腫、腰痛、乏力、精神萎靡、易感冒、高血壓,都可能是腎臟病的蛛絲馬跡,不能忽視,特殊人群更要高度重視。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呢?首先要定期檢查:較好每年做一次尿常規和腎功能檢查,同時進行腎臟超聲波檢查。其次對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篩查,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或代謝綜合征患者,反復使用各種藥物的病人,家中有慢性腎臟病患者,一側腎切除術或先天性獨腎的人,懷孕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另外個人出現以下癥狀要主動就醫:精力不充沛,睡眠障礙,眼瞼浮腫(尤其是在清晨)、腳部和踝部水腫,排尿次數增多(尤其是在晚上)、尿中有泡沫、尿顏色加深(尤其是在感冒后),出現以下癥狀,要高度警惕腎功能下降:食欲降低和惡心,口臭,面色蒼白,皮膚干燥、瘙癢,夜間抽筋,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頭痛、睡眠障礙等。
很多慢性腎臟病都可以早期發現,比如尿急、尿變色、尿痛、腰痛、水腫、高血壓、貧血、糖尿病等。但是,他們并不以為然,長期腰痛的人自找原因“是坐久了”,浮腫“是沒有睡好覺”。其實這些已經是腎臟發出的警報,但大部分人都采取拖、回避的態度,不去就醫,以致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其實到醫院做一個小便常規檢查,就可以初步篩查是否患有慢性腎衰病。一旦查出血肌酐、尿蛋白等,就應該引起重視了,這時較好找專科醫生看看,就可以做到及早治療,保護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