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婦幼保健院位于市中心馬市街,是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婦幼保健專科醫院。醫院開放床位100張,年門診量... [ 詳細 ]
談談新生兒黃疸
時間:2012-11-01 16:36來源:求醫網
新生兒黃疸是因新生兒體內膽紅素過高而引起的一種癥狀。正常的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周內有輕微的黃疸,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黃疸太重或持續時間太長就要考慮寶寶身體有某些不正常的情形存在,及早發現和治療新生兒黃疸在優育和提高人口素質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于胎兒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足月兒從第2—3天開始,皮膚呈淺黃色,鞏膜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第10—14天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持續較久,可延遲致3周—4周消退。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
2、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后黃疸繼續加重,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出現母乳性黃疸后,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對于母乳性黃疸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后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3、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大多數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屬病理性黃疸。如果是ABO溶血引起的黃疸,癥狀輕微的,只要采用光照療法即可,重者需要換血治療。
4、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后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5、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此外,應用維生素K3、K4等藥物、一些遺傳性疾病等也可引起黃疸。
不論是何種原因,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后較差,除了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因此,對新生兒黃疸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首先重在預防,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平時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一旦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馬上及時送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