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第三人民醫院 荊門市精神病醫院 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具有專科特色的綜合醫院。是國家首批市級精神疾病鑒定機構... [ 詳細 ]
京華時報:治理血托化解血荒要解心理危機
時間:2012-11-02 16:15來源:求醫網
血荒之下,鼓勵患者家庭互助獻血,也是一種患者的自救。然而,初衷良好的政策,卻成為血托有機可乘的漏洞。這一亂象,照鑒我們社會出現的獻血心理危機,更應引人深思。
記者在暗訪發現,近期一些血托組織有償獻血牟取暴利,低價找來獻血者,高價賣給患者家屬,賺取高額差價。血托上下其手,榨人錢財,實在可惡,應當依法嚴懲。
平心而論,面對血庫緊張,鼓勵患者家庭互助獻血,也就是讓家屬、親屬獻血后,持獻血證到醫院為病人換用等量血,確是應急之舉。不這樣緩解一下,血庫會迅速枯竭。血荒之下,鼓勵患者家庭互助獻血,也是一種患者的自救。然而,初衷良好的政策,卻成為血托有機可乘的漏洞。這一亂象,照鑒我們社會出現的獻血心理危機,更應引人深思。
在社會獻血愛心缺乏的情況下,這種患者自救,乃是一種基于血緣關系血濃于水的親情,通過對親人、親戚之間的獻血愛心喚醒,進而喚醒對他人、對社會的獻血愛心。前者為“小愛”,后者為“大愛”,由“小愛”而“大愛”,由具象而抽象,正是培養社會獻血愛心的一個重要途徑。
令人遺憾的是,一些患者家屬寧可高價買血,而不愿去為急需血液的親人伸出胳膊。誠然,這其中有很多客觀因素,諸如個人身體不適、患者需血量大、一個人的血也不夠、外地人舉目無親、發動親屬要攤上人情等等。但血托市場之所以存在,這些影響因子的作用并不大,關鍵還是患者家屬的獻血心理出現危機。而從更廣泛的視野看,血荒之所以存在,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整個社會的這種獻血心理危機。
一些患者家屬的如此表現,凸顯的是這種獻血心理危機的嚴重性。照理,親人急需用血,對血荒最有切膚之痛。改變血荒局面,乃是從我做起。伸出胳膊救的不是別人,乃是親人。作為親屬,你都不愿為自己的親人獻血,又怎么可能奢望他人為你獻愛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影響了患者家屬的獻血心理?為什么寧可高價買血而不愿自獻?這種獻血心理危機的構成要素是什么?我們社會如何去干預這種獻血心理危機?對這些問題,我們恐怕不能簡單地從道德層面去批判,值得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等深入研究,拿出可行的心理干預辦法。
現在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一方面是出現這種獻血心理危機,另一方面又是日漸加劇的獻血信任危機。這種信任危機乃在于對血液管理制度的困惑,諸如為什么獻血無償、用血有償?為什么血液成本那么高?無償獻的血有沒有被牟利?同時,采血服務的不人性化、血液用途的不透明等等,都導致一些原本愿意獻血的人停住了腳步。如此,社會就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血荒,血托的市場空間和牟利空間也會越來越大。
血荒令人擔憂,需要我們抓緊干預獻血心理危機和信任危機,從根本上治理血荒,使社會供血源泉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