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刀”是怎么回事
時間:2011-11-18 00:33來源:求醫網
通常我們所知道的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放療)是通過外部的放療設備照射到腫瘤部位進行的,放射線要通過皮膚和部分正常組織器官才能達到腫瘤,這些組織會經受不必要的損傷。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一種新型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高精度腫瘤組織間放射性粒子種植治療(簡稱“粒子刀”)誕生了。
粒子刀是將微型放射源按腫瘤形狀精確植入腫瘤組織中。通過其持續發出的低能量Y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毀滅性殺傷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對腫瘤局部進行近距離的放射治療,放射治療的劑量較低,治療的持續時間長,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較小,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強。并可避免手術創傷,無嚴重毒副作用,療效可靠,為近年臨床上治療腫瘤的先進手段之一,并成為腫瘤有效治療的一場歷史性革命,為腫瘤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痛苦和延長生命時間帶來了福音。
目前,在醫療上常用的放射粒子是鈦合金外殼密封的直徑0.8mm,長度4.5mm的放射性碘粒子,因此放射性碘不會被人體吸收入血引起環境的放射污染,對于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均是安全的。
粒子刀手術方法是:通過CT或MRI檢查,確定腫瘤位置與大小,計算出使用的放射粒子數。在B超或CT引導下,將粒子植入針經皮穿刺到腫瘤內,放射性粒子放在全封閉防輻射植入器中,通過植入針將粒子送達腫瘤內。也可經各種內窺鏡進行腫瘤內種植治療,或在手術時對部分切除或不能切除的腫瘤作直視下穿刺植入,在腫瘤可能擴散部位作預防性植入則更為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