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中心醫院是市委、市政府為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根據城市發展需求投資興建的一所集醫療、急救、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由原... [ 詳細 ]
世界關節炎日:盲目鍛煉不可取關節要“省著點用”
時間:2012-11-09 11:47來源:求醫網
吳女士熱衷爬山,不料卻“爬”出了關節炎,直到接受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疼痛才消除。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醫院主任陳先禮提醒市民,爬山、爬樓梯、跳繩等都會對膝關節造成一定負擔,體重較大、有膝關節疾病的人不宜進行此類運動,以免關節提前“衰老”。
女子愛爬山關節遭罪 膝軟骨竟被磨光
爬山會導致骨關節炎?最近,“新浪”發布的關于“警惕爬山啊!”的微博被人瘋狂轉載,該微博稱,長期的早晚爬山讓的吳女士較同齡人年輕不少,但爬山的壞處也接踵而至:吳女士的膝蓋總是莫名地疼痛,經檢查,關節軟骨已經快磨光了,不得不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罪魁禍首竟是吳女士長期登山的鍛煉習慣,醫生表示,跳繩、登山、爬樓梯等最傷膝蓋。
“人體在爬山時會進行膝蓋彎曲動作,而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會比平時走路高出了3~4倍,對于有膝關節疾病的中老年人,爬山、上樓等運動,都會引起膝關節軟骨過度磨損,容易誘發關節炎等骨病。”據醫院主任陳先禮介紹,關節與關節之間存在著軟骨,主要具有分散重量、保護膝蓋的作用。
“機器運作需要潤滑油,軟骨工作同樣需要潤滑液,在人體關節腔內會自動分泌這種潤滑液。但這種潤滑液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中老年人若沒注意,再繼續負重進行登山、上下樓、跳繩等,就會加速軟骨之間的磨損,很容易形成膝關節、踝關節等慢性損傷,引發關節炎,導致關節提前退化。”
關節炎發生率達1/6 年輕化趨勢明顯
“秋季,爬山是大家特別喜愛的一項運動,但很多人只知道爬山有益健康,但卻不知道并非人人都適合。現在科里每天都可接診10~20個關節炎病患,其中不乏因為爬山、上下樓梯等導致舊病復發的。”據骨科主任陳先禮表示,在過去,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骨質疏松和痛風等疾病,都是65歲以上老年人的“專利”,但近年來,門診接診了不少中青年人。
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數據顯示,全世界關節炎病人有3.55億,而我國關節炎的總發病率約為13%,人數約為1億,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引起重視及時治療,可能會累及全身關節,進而引發疼痛、炎癥、行動不便、臥床不起,甚至是終身殘疾。”陳先禮主任告訴記者,門診遇到不少膝關節炎患者,都試圖通過增加關節負荷,如爬山、爬樓梯或下蹲起立等來加強鍛煉,正常人進行這類活動可以強身健體,但對已有骨質增生、關節面不平整的中老年人,卻極易引起關節內損傷、骨折等。
盲目鍛煉不可取 關節要“省著點用”
俗話說,人老先老腿,防老先護膝,防骨關節炎**從年輕時做起。
首先,要注意保持體重。有數據顯示,肥胖人群患關節炎疾病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3~4倍,與普通人相比,肥胖的人膝關節會磨損得更嚴重,因為他們膝關節本來就負擔重,鍛煉少、關節不靈活,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其次,多注意防寒保暖。年輕女性冬天愛穿絲襪、呆在空調房不愿運動等,都很容易因受冷而引發滑膜炎、滑囊炎、膝關節炎等疾病,專家建議,在吹空調或天氣降溫時,女性較好能戴護膝或者覆蓋毛巾保護膝關節。
再次,針對有骨關節疾病的人群,應盡量遵循少爬的原則,若一定要爬,速度盡量慢點,頻率不可過快,且不可一次跨兩三個臺階;在上下山時建議能手扶墻壁或欄桿,也可使用登山杖,以減輕膝蓋受力。
總之,爬山的時間和高度要根據自身體力和活動情況而定,陳先禮建議中老年膝關節炎患者,在急性炎癥期,應禁止鍛煉,少走多坐,待炎癥消退后,可選擇對關節沖擊小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以改善關節功能、促進康復。
宣傳科 湯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