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49年,是全縣單獨一所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教學、科研、康復于一體的縣級綜合性醫院。是“新鄉縣法醫門診”、“新鄉縣... [ 詳細 ]
產科DIC
時間:2012-11-15 14:12來源:求醫網
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各種血液成分間的平衡機制被破壞的病理生理過程, 是產科嚴重的并發癥。發病急驟,病情復雜而兇險,導致嚴重的出血,母嬰死亡率極高。常見于胎盤早剝,羊水栓塞,胎死宮內,引產,產科膿毒癥,先兆子癇,子宮破裂等。因組織促凝血酶原激酶從胎兒及胎盤中釋放,進入母體循環中,造成凝血因子消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增加,消耗血小板而出血,導致產科dic。孕中期流產時易并發dic,尤其胎死宮內的發生率更高。
診斷 dic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一、臨床表現
dic的癥狀可不明顯和/或表現為嚴重的出血和/或血栓性成,其主要依據纖維蛋白原形成和溶解的速度。常表現為手術后或外傷后傷口滲血,注射處或動脈內出血、持續性發熱、低血壓、酸中毒、蛋白尿、低氧血癥,還有一些特殊的臨床先兆:廣泛皮下淤點,淤斑,黏膜下出血、血尿、胃腸道出血和顱內出血、肢端發紺、偶有干性壞疽。大量的皮下出血及深組織內出血經常可見到。dic病人常有3個以上不同部位出血。當小血管栓塞和纖維血栓形成時會導致肺、腎、心等系統衰竭。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血管被破壞時,如胎盤早剝,dic常表現為彌漫性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但需除外其他遺傳性出血性疾病。
二、 實驗室檢查
正常妊娠時血液纖溶系統常有很大的變化,許多凝血因子濃度改變,如凝血因子7,8,9明顯升高,因子2,12升高不明顯,而因子11不變或下降。血漿中的纖維蛋白溶解作用下降,plt無明顯改變。aaptt,pt孕期正常,但孕6個月后,其值位于正常下限,并輕度降低。
診斷dic最簡單快速的方法是觀察凝血過程和穩定性。最常用的篩查試驗有纖維蛋白原水平測定,血清中纖維蛋白降解產物d-dimer測定,血小板記數,外周血涂片,凝血酶原時間(pt)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抗凝因子3活性測定。凝血篩查試驗可經常與特殊的敏感試驗相結合,如抗凝血酶原 iii ,a2-抗纖維蛋白溶酶等;后一試驗對臨床表現不明顯的dic(如先兆子癇,產科敗血癥等)有早期診斷的作用。
治療
一、總體治療
dic治療的根本是去除病因,阻斷促凝物質繼續進入母血循環。對于產科病人大量出血,首先明確是否會引起或加重dic。患者血液丟失的速度往往比血液丟失的量更重要,所以應首先正確診斷病因,解決出血原因。具體包括:
(1)原發病治療或病因治療
(2)支持治療
(3)輸血替代治療
(4)使用肝素和其他抗凝血酶糾正凝血機制
(5)其它治療
二、特殊治療
(一)胎盤早剝
(二)胎死宮內
(三)羊水栓塞
(四)引產
(五)妊期急性脂肪肝
(六)敗血癥
(七)妊高癥和子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