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一種過敏性毛細血管和細小血管的血管炎。其特征為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皮膚和粘膜均可出現瘀點,可伴有關節痛、腹痛和腎臟的改變。
致病因子復雜。細菌(如溶血性鏈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食物(魚蝦、**等)和藥物(水楊酸鹽類、抗生素類、巴比妥類)等誘因均可促使發玻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導致本玻由于抗原抗體反應,免疫復合物在血管壁沉積,激活補體,導致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圍產生炎癥,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從而產生紫癜和各種局部及全身癥狀。本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熱、全身不適等前驅癥狀,繼而皮膚和粘膜出現散在瘀點,可稍隆起呈斑丘疹狀出血性紫斑,部分有融合傾向。
經過2—3周,顏色由暗紅變為黃褐色而消退,但新疹成批發生。損害多見于下肢而以小腿伸側為主(圖19—1)。重者可波及上肢、軀干。僅累及皮膚者,紫癜皮疹往往較輕,稱為單純型。如并發關節酸痛、腫脹、活動受限,以膝、踝關節多見,也可波及肘、腕、指關節,此型稱為關節型(Sch6nlein型)。如 伴腹部癥狀時,臍周和下腹部出現絞痛,亦可伴惡心、嘔吐、便血等,甚者腹痛劇烈,反復發生,可伴發腸套疊或腸穿孔,此型稱為腹型(Henoch型)。如腎受損者,可出現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重者可反復發作成慢性腎炎,此型稱為腎型。有時可以混合型出現。非單純型患者,除瘀點、瘀斑外,可并發風團、丘疹、血皰等多形性損害。病程長短不一,可數月或一二年,常復發,除嚴重并發癥外,一般預后良好。
一般治療
①尋找并消除致病因素,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蟲病,去除病灶(如扁桃體炎、齲齒等),避免服用可疑藥物及食物。
②單純型紫癜可服用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藥物,如維生素C、鈣劑等。
①對關節型紫癜可試用非激素類抗炎藥及氨苯砜等。
④對腹型、腎型紫癜,除上述治療外,對癥處理。
可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遏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