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yī)院 | 找醫(y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jīng)驗分享

王斌醫(yī)生個人網(wǎng)站

已通過求醫(yī)網(wǎng) 職業(yè)醫(y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yī)網(wǎng) > 王斌大夫個人網(wǎng)站 > 動脈硬化閉塞癥飲食原則

動脈硬化閉塞癥飲食原則

時間: 2015-08-20 01:30   來源: 求醫(yī)網(wǎng)

  核心提示:該病患者的飲食原則,由于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患有該病的人數(shù)也增加了,該病的發(fā)生嚴重的損害著人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該病是一個長期逐漸進展的慢性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要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平時應注意飲食平衡。下面請我院專家為大家講解一下為大家介紹一下該病的飲食原則。

該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1、控制肥胖:體胖的人容易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疾病,而這些疾病又是并發(fā)血脂過高的最主要病因,血脂過高又易引起該病。通過飲食調整減少合糖食物的攝入量,防止肥胖。

  2、飲食清淡: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含維生索豐富的食物和含蛋白質豐富的豆類食物。

  3、基本吃素:應當避免經(jīng)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及膽固溶較高的食物(肥肉、肝、腦、腎、骨髓、動物油、魚子、蛋黃、奶油等)。若單純血膽固醇持續(xù)過高,應堅持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若單純血甘油三酯持續(xù)過高,除限制脂肪食物外,還應控制高糖類食物;若血膽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同時過高,則應全面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動物性脂肪和高糖類。應當攝取優(yōu)質蛋白(瘦肉、魚肉、豆制品等),以及含有豐富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等。

  4、饑飽適度:合理飲食,注意食物成分和搭配,科學烹調,避免暴飲暴食,少食油煎食物,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5、戒煙禁酒:吸煙可加速動脈硬化的發(fā)展,加重該病的病情,危害患者的健康。灑精直接影響血管的舒縮功能,因此,患該病的病人應當禁灑。

  6、適量飲茶:飲茶能興奮神經(jīng),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減慢該病的發(fā)展。但飲茶過多過濃,會減弱消化食物功能,也會影響心臟功能。因此,飲茶要適量適度。

  一、中醫(yī)的臨床辨證分型

  1、陰寒型閉塞性動脈硬化:

  寒凝血瘀,瘀阻血脈,氣血運行失調,陽氣不能溫達四末

  主證:肢體明顯發(fā)涼,冰冷;肢體呈蒼白色;遇寒冷肢體發(fā)涼、蒼白色、疼痛加重;突然發(fā)生急性肢體動脈血栓形成或急性肢體動脈栓塞,肢體冰涼、蒼白,劇烈冷痛;疾病恢復期,寒凝血瘀未消除,仍遺留陰寒證;舌苔白,舌質淡;脈象沉遲、弦細。

  陰寒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多屬一期、二期閉塞性動脈硬化癥,和處于疾病恢復階段。

  陰寒型閉塞性動脈硬化治法:溫經(jīng)散塞、活血化瘀。

  2、血瘀型閉塞性動脈硬化:

  嚴重肢體瘀血,氣摁瘀閉,血脈阻塞。

  主證:肢體發(fā)涼怕冷,麻木,瘀痛;肢體持續(xù)固定性疼痛,或急性肢體缺血劇痛;肢端,小腿,股部出現(xiàn)瘀斑,瘀點;間歇性跛行痛加重,夜間靜息痛加重;舌有瘀點,瘀斑,或舌質紅絳,紫暗;脈象弦澀或沉細。

  血瘀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多屬二期閉塞性動脈硬化癥,嚴重肢體缺血,缺氧,可能發(fā)生肢體壞疽。

  血瘀型閉塞性動脈硬化治法:活血化瘀。

  3、濕熱下注型閉塞性動脈硬化:

  寒凝血瘀,瘀久化熱的初期階段

  主證:輕度肢體壞疽感染,發(fā)紅,腫脹,疼痛;肢體大片瘀斑感染,紫紅,瘀痛;肢端感染,紅腫,灼痛;伴有發(fā)熱或低熱;舌苔白膩或黃膩,舌質紅絳;脈象滑數(shù)或弦數(shù)。

  濕熱下注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多屬三期一級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發(fā)生輕度肢體壞疽感染,或肢體瘀斑感染等。

  濕熱下注型閉塞性動脈硬化治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4、熱毒熾盛型閉塞性動脈硬化:

  寒凝挑大梁瘀,瘀久化熱的熾盛階段,主要表現(xiàn)為熱毒證。

  主證:嚴重肢體壞疽感染,紅腫熱痛,或膿液多,有惡臭味;伴有高熱,惡寒,神志模糊,譫語等;舌苔黃燥或黑苔,舌質紅絳,紫暗,或有瘀斑;脈象洪數(shù)或弦數(shù)。

  熱毒熾盛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多屬三期二、三級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發(fā)生嚴重肢體壞疽感染,出現(xiàn)毒血癥或敗血癥;

  熱毒熾盛型閉塞性動脈硬化的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5、脾腎陽虛型閉塞性動脈硬化:

  閉寒性動脈硬化癥多為中老年病人,各主要臟器功能衰退,常有血瘀兼脾腎陽虛證

  主證:全身畏寒怕冷,肢體發(fā)涼,萎縮,神疲乏力;腰痛,足跟痛,腰膝酸軟無力;陰冷,陽痿,性欲減退;食少納呆,腹部脹滿;舌苔白,舌質淡;脈象沉細;此型多屬一、二期閉塞性動脈硬化癥,或疾病恢復階段。

  治法:補腎健脾,活血化瘀。

  二、西醫(yī)的治療

  該病常有血液流變性質和血液粘度異常,紅細胞、血小板聚集和凝結,以及血液成分的改變,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在中醫(yī)辯證論治的同時結合西醫(yī)的用藥,改善血液流變,降低血液粘滯和纖維蛋白原含量,遏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促進側支循環(huán)建立,改善循環(huán)障礙和微循環(huán)障礙,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

  三、藥物穴位注射療法:藥物穴位注射的療效與取穴準確性有關,準確取穴療效顯著。

  四、輔助治療

  1、降血脂療法

  2、解痙療法

  3、祛聚療法

  4、抗凝療法

  5、支持療法

  6、抗生素治療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