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武漢一位27歲的服務人員,年紀輕輕居然得了痛風病。痛風是歷史悠久的病,在古代曾被稱為“富貴病”、“皇帝病”的頑疾。據統計,目前我國痛風病人也已超過了7800萬,呈現年輕化趨勢。
年輕人痛風因壓力過大
近年來的分析發現,壓力過大成為誘發年輕人痛風的主要因素之一。湘雅二醫院風濕免疫科凌光輝表示,現在加班熬夜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不可避免,過度勞累可使人體自主神經調節紊亂,易致體表及內臟血管收縮,包括腎血管的收縮,從而引起尿酸排泄減少。如果長時間緊張工作,過度疲勞,就有可能誘發痛風。
年輕人痛風吃太好
風濕與腎內科專家提醒,痛風這個病是吃出來的,年輕人吃得太好,缺乏運動,極易引發痛風。痛風可發生在不同國家和種族,是一種富貴病,多是由于人們胡吃海喝導致的。目前,痛風人群越來越年輕,20~40歲的中青年白領中有很多痛風患者。這類人群由于工作原因,應酬餐桌上免不了大魚大肉,喝酒,攝入過量高蛋白、高脂肪以及嘌呤過高的食物,再加上休息少、運動少,易導致痛風發作,其中肥胖人群最易中招。
痛風不是痛的時候才去治
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王紅介紹,痛風所致疼痛一般會在數天或數周內自動消失,也是有些患者不重視的原因。但是疼痛消失只是關節炎癥暫時消除了,尿酸的結晶并沒有消失。痛風會引起腎結石,造成腎功能損害,因此定期復查,規范治療。
患了痛風應知道的常識
發病時用抗生素是錯誤的
痛風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多見于大拇趾、足背)局部常常出現顯著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的還可出現發熱、血白細胞升高等現象,這很容易誤診為局部感染或發炎,從而用青霉素等抗生素錯誤治療。
秋水仙堿已不大用了
秋水仙堿的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副作用大,其實這樣的服法現在我們已經不提倡了,如需服用也采取小劑量的治療法。秋水仙堿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地位也逐漸被非甾體類藥物所代替。
不能拒絕長期用藥
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防止痛風的關鍵因素。許多患者認為藥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愿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對于血尿酸水平較高的患者,大都需要運用藥物進行治療,對于降尿酸藥物來講,只要應用適當,藥物不良反應還是很小的。
按照國際指南,降尿酸治療不應停藥,應長期維持。我們的經驗,經過積極降尿酸治療持續達標1年左右時間后,大部分病人可減量到最小劑量維持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