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一向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爆發的高峰期,重視日常保健方法,防疾病于未然才值得重視。民間有關心臟病的說法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誤傳。不妨辨虛存真學上幾招吧。
睡前喝多水增心臟負荷?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老年人心臟功能退化,大量喝水(一仰脖子一口氣喝大半杯),會讓液體大量進入血液流進心臟,增加心臟的“血容量”,確實會增加心臟負擔。
這樣說來,有心臟疾病的患者無論睡前還是平時都不能“暴飲水”,免得心臟負荷增加。心臟病人不是不能多飲水,而是得遵循一個原則:每次喝少量,就是把飲水的總量平均分散到一整天時間當中。每一杯水平均分配到每一口中,小口小口地咽下去。
而睡前半小時內喝水無論對健康人還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都不提倡。睡眠時,人的身體臟器也處于休眠狀態,睡前大量喝水不僅增加心臟負擔,也會增加腎臟這個排水系統的負擔。如果實在渴了就喝一兩小口水吧。
俯臥位,易使呼吸不自由,壓迫內臟,引起噩夢,并影響臉部皮膚血液循環,使面部皮膚容易老化。左側臥位,不僅會使睡眠時左側肢體受到壓迫、胃排空減慢,而且使心臟在胸腔內所受的壓力增大,不利于心臟的輸血,也容易做噩夢。所以心臟病患者以右側臥為好。心臟在左胸位置,朝右睡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右側,減輕心臟負擔。若已出現心衰,可采用半臥位以緩解呼吸困難,切忌俯臥和左側臥。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宜睡10~15度傾斜的床,上半身高,下半身低,使下腔靜脈回流的血液減少,有利于心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