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患病前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心或偏于主觀、急躁、好勝心切,因而易于導致對生活事件的弛張調節障礙,使大腦長期處于持續性緊張而發病。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于緊張狀態,超過神經系統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病。如過度疲勞而又得不到休息是興奮過程過度緊張; 對現在狀況不滿意則是遏制過程過度緊張;經常改變生活環境而又不適應,使中樞神經系統處于過度緊張和疲勞。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在緊張 的腦力勞動之后,雖然產生了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復,不過,長期強烈緊張狀態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的主要臨床特點是: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常見癥狀有:乏力和容易疲勞。注意力難于集中,記憶不佳,常忘事,不論進行腦力或體力活動,稍久即感疲乏。對刺激過度敏感,如對聲,光刺激或細微的軀體不適特別敏感。
1.符合神經癥的診斷標準;
2.以腦和軀體功能衰弱癥狀為主,特征是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力差,思考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并至少有下列2項:
(1)情感癥狀,如煩惱、心情緊張、易激惹等,常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有關,感到困難重重,難以對付。可有焦慮或抑郁,但不占主導地位;
(2)興奮癥狀,如感到精神易興奮(如回憶和聯想增多,主要是對指向性思維感到費力,而非指向性思維卻很活躍,因難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但無言語運動增多。有時對聲光很敏感。
(3)肌肉緊張性疼痛(如緊張性頭痛、肢體肌肉酸痛)或頭暈;
(4)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多夢、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喪失,睡眠覺醒節律紊亂;
(5)其他心理生理障礙,如頭暈眼花、耳鳴、心慌、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尿頻、多汗、陽痿、早泄或月經紊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