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哮喘病,以減少哮喘病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已是當今醫學面臨的重大問題。對哮喘來說建議的治療就是預防。
1 一級預防
環境控制,消除病人周圍的誘發因素:環境污染是導致哮喘發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誘發哮喘發作的常見誘因有:動物皮毛、香煙煙霧、塵螨、蟑螂、有強烈氣味的氣霧劑、花粉、天氣變化、感冒、跑步、勞累等。據統計70%~90%的病毒感染已成為嬰幼兒哮喘的首要誘因,應積極防治病毒感染。哮喘病有家族遺傳性,據統計,單親有哮喘病家族史,后代患哮喘發病率為40%;雙親均有的,后代患病率超過50%。故哮喘病人在擇偶時,要考慮遺傳因素。妊娠期間,盡量避免接觸環境中的過敏原。至于運動誘發哮喘則不能簡單的不讓患兒參加運動會、上體育課,這樣易使患兒不合群、產生自卑感,不利于身心健康發育。哮喘病兒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參加運動鍛煉。
2 二級預防
早期診斷,防治病情發展;只有早期診斷,才能早期防 治。過去認為哮喘病引起的是可逆性的氣道梗阻,當梗阻因素去除,氣道又能恢復正常。現已證明哮喘病是氣道慢性炎癥疾病,導致氣道的高反應性,使氣道粘膜及粘膜下水腫,上皮細胞脫落,粘液腺過度分泌,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以及血管的擴張、滲出。哮喘的反復發作,使氣道重塑,發生不可逆性改變。這種改變在成人患者支氣管鏡檢組織的電鏡下得到證實,兒童尚無這方面的材料,但根據兒童患者痰液及呼出氣的NO濃度等方面的測定,發現有與成人氣道重塑后類似的變化,提出兒童哮喘反復發作后,有發生氣道不可逆改變的可能,因此要盡早控制兒童哮喘。早期診斷,醫生必須認識哮喘,尤其是不典型哮喘:如隱匿性哮喘、嬰幼兒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等,尤其是后者,很多醫生尚不認識,遇反復咳嗽,肺部聽不到哮鳴音者,即診為慢性支氣管炎,給予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藥處理,使病人長期咳嗽,經久不愈。
3 三級預防
積極治療發作癥狀,防治病情變化。在哮喘三級預防中,提出要積極治療發作癥狀,防治病情變化。哮喘病的常見癥狀:咳嗽、喘息、胸悶、肺部聽到哮鳴音,當嚴重發作時,出現呼吸困難的表現;氣促;呼氣性喘息;吸氣時鼻翼張開(尤其幼兒); 說話斷續、不成句;易激惹、躁動(尤其是幼兒);聳肩、駝背或端坐呼吸(年長兒多見)。尤其要指出的是:肺部哮鳴音,盡管此體征是診斷哮喘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前述的咳嗽變異性哮喘,就是只咳不喘的哮喘,肺部聽不到哮鳴音。另外,哮喘嚴重發作時,肺部聽診往往聽到的是“安靜的肺臟”。因為哮鳴音的產生,是由于氣流通過呼氣時更加狹窄的管腔而發出的高音調的聲音。但如果管腔極度狹窄,氣流幾乎不能通過,也就不能產生哮鳴音,而此時恰恰病情危重,需緊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