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張躍軍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張躍軍大夫個人網站 > 腦出血的治療

腦出血的治療

時間: 2015-09-29 09:26   來源: 求醫網

病因 常見病因是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其他包括腦血管畸形、動脈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用力過猛、氣候變化、飲酒、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為誘發因素。 臨床表現 1.運動和語言障礙 運動障礙以偏癱較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2.嘔吐 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 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的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眼部癥狀 瞳孔不等大常發生于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還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如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兩眼凝視大腦的出血側。 5.頭痛頭暈 頭痛是腦出血的**癥狀,常常位于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干出血時。 檢查 1.CT檢查 顱腦CT掃描可清楚顯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腫形態、是否破入腦室以及血腫周圍有無低密度水腫帶和占位效應等。病灶多呈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高密度區,邊界清楚,腦室大量積血時多呈高密度鑄型,腦室擴大。1周后血腫周圍有環形增強,血腫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變。動態CT檢查還可評價出血的進展情況。 2.MRI和MRA檢查 對發現結構異常,對檢出腦干和小腦的出血灶和監測腦出血的演進過程優于CT掃描,對急性腦出血診斷不及CT。 3.其他檢查 包括血常規、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心電圖檢查和胸部X線攝片檢查。外周白細胞可暫時增高,血糖和尿素氮水平也可暫時升高,凝血活酶時間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異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礙。 診斷 中老年患者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突然發病,迅速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以及頭痛、嘔吐等顱高壓癥狀應考慮腦出血的可能,結合頭顱CT檢查,可以迅速明確診斷。 治療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 1.一般應臥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 2.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時,必要時應排空胃內容物。 3.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5~12mmHg或肺楔壓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以免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 4.調整血糖,血糖過高或過低者,應及時糾正,維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間。 5.明顯頭痛、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適當給予鎮靜止痛劑;便秘者可選用緩瀉劑。 6.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后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后逐漸消退,可持續2~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并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節。 7.一般來說,病情危重致顱內壓過高,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8.康復治療,腦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進展,宜盡早進行康復治療。早期分階段綜合康復治療對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益。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