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張躍軍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張躍軍大夫個人網站 > 癔病

癔病

時間: 2016-09-29 10:18   來源: 求醫網

   精神病狀態:發病時可出現精神病性癥狀。與分裂癥的區別主要在于幻覺和妄想的內容不太固定,多變化,并且很易受暗示。

   分離性木僵:精神創傷之后或為創傷體驗所觸發,出現較深的意識障礙,在相當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仰臥或坐著,沒有言語和隨意動作,對光線,聲音和疼痛刺激沒有反應,此時患者肌張力,姿勢和呼吸可無明顯異常。

  轉換癥狀的主要表現

  (1)運動障礙:可表現為動作減少,增多或異常運動。癱瘓:可表現單癱,截癱或偏癱,檢查不能發現神經系統損害證據;肢體震顫、抽動和肌陣攣;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緘默癥、失音癥。

  (2)痙攣障礙:常于情緒激動或受到暗示時突然發生,緩慢倒地或臥于床上,呼之不應,全身僵直,肢體抖動等,無大小便失禁,大多歷時數十分鐘。

  (3)抽搐大發作:發作前常有明顯的心理誘因,抽搐發作無規律性,沒有強直及陣攣期,常為腕關節,掌指關節屈曲,指骨間關節伸直,拇指內收,下肢伸直或全身僵硬,呼吸陣發性加快,臉色略潮紅,無尿失禁,不咬舌,發作時瞳孔大小正常;角膜反射存在,甚至反而敏感,意識雖似不清,但可受暗示使抽搐暫停,發作后期肢體不松弛,一般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之久。

  (4)各種奇特的肌張力紊亂、肌無力、舞蹈樣動作,但不能證實有器質性改變。

  (5)聽覺障礙:多表現為突然聽力喪失,電測聽和聽誘發電位檢查正常,失聲,失語,但沒有聲帶,舌、喉部肌肉麻痹,咳嗽時發音正常,還能輕聲耳語。

  (6)視覺障礙:可表現為弱視、失明、管視、同心性視野縮小、單眼復視,常突然發生,也可經過治療突然恢復正常。

  (7)感覺障礙:可表現為軀體感覺缺失,過敏或異常,或特殊感覺障礙。感覺缺失范圍與神經分布不一致;感覺過敏表現為皮膚局部對觸摸過于敏感。

  癔癥的特殊表現形式

  1. 流行性癔癥 即癔癥的集體發作,多發于共同生活且經歷、觀念基本相似的集體中。起初有一人發病,周圍人目睹受到感應,通過暗示,短期內呈爆發性流行。

  2. 賠償性神經癥 在工傷、交通事故或醫療糾紛中,受害者有時會故意顯示、保留或夸大癥狀,如處理不當,這些癥狀往往可持續很久。有人認為,這屬于癔癥的一種特殊形式。

  3. 職業性神經癥 是一類與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運動協調障礙,如舞蹈演員臨演時下肢運動不能,教師走上講臺時失音等。

  癔癥性精神病 在精神刺激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現為意識朦朧、漫游癥、幼稚與紊亂行為及反復出現的幻想性生活情節,可有片段的幻覺、妄想。自知力不充分,對疾病泰然漠視。此病一般急起急止,病程可持續數周,其間可有短暫間歇期。緩解后無后遺癥狀,但可再發。

  診斷依據

  1. 有心理社會因素作為誘因。

  2. 有下述表現之一者:

  (1) 癔癥性遺忘

  (2) 癔癥性漫游

  (3) 癔癥性雙重或多重人格

  (4) 癔癥性精神病

  (5) 癔癥性精神病

  (6) 癔癥性運動和感覺障礙

  (7) 其他癔癥形式

  3.癥狀妨礙社會功能

  4.有充分根據排除器質性病變和其他精神病

  診斷鑒別

  1.急性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的發生、發展和精神刺激因素的關系非常密切。患者在強烈應激事件后立刻發病,病程短暫,無反復發作史,預后良好[2] 。

  2.精神分裂癥:分離性障礙的情感爆發和幼稚動作等表現易于急性發作的精神分裂癥青春型相混淆。青春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感變化莫測、忽哭忽笑,與周圍環境無相應聯系,行為荒誕離奇、愚蠢可笑、不可理解。同時依據丙辰的縱向觀察資料也有助于鑒別。

  3.神經系統疾病:分離轉換性障礙如出現感覺異常、運動障礙或抽搐發作時,與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相似。但分離轉換性障礙無器質性病變基礎,神經系統查體不會出現相應陽性體征,輔助檢查也可進一步明確診斷。

  4.詐病:詐病是指毫無病情,為了某種目的而裝扮成疾病;或是雖有一定病情,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故意擴大病情的情況。詐病的“癥狀”發作完全由主觀愿望決定、隨意控制,目的一旦達到,“癥狀”就會不治自愈。而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癥狀一旦發生,是主觀意識無法控制的。

  疾病治療

  心理治療

  癔癥的癥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治療中,注意以下幾點: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給予適當的保證,忌諱過多討論發病原因。②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盡快完成,只需進行必要的檢查,以使醫生確信無器質性損害為度。③以消除癥狀為主。主要采用個別心理治療、暗示治療、系統脫敏療法等。

  個別心理治療:首先詳細了解患者的個人發展史、個性特點、社會環境狀況、家庭關系、重大生活事件,以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贏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表達、疏泄內心的痛苦、積怨和憤懣。醫生要耐心、嚴肅的聽取,稍加誘導,和患者共同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暗示治療是治療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經典方法,特別適用于那些急性發作而暗示性又較高的患者。暗示治療的包括覺醒時暗示、催眠治療、誘導療法等。

  系統脫敏療法:系統脫敏療法是行為療法之一。通過系統脫敏的方法,使那些原能誘使此病的精神因素逐漸失去誘發的作用,從而達到減少甚至預防復發的目的。

  分析性心理治療:醫生可采用精神分析技術或領悟療法,探尋患者的無意識動機,引導患者認識到無意識動機對自身健康的影響,并加以消除。主要適用于分離性遺忘、分離性多重人格、分離性感覺和分離性運動障礙。

  家庭治療:當患者的家庭關系因疾病受到影響,或治療需要家庭成員的配合時,可采用此方法,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療環境。

  藥物治療

  目前尚無治療分離轉換性障礙的**藥物,主要采用對癥治療。癔癥患者常常伴有焦慮、抑郁、腦衰弱、疼痛、失眠等癥狀和身體不適感。這些癥狀往往的誘使患者發作的自我暗示基礎,使用相應藥物控制癥狀十分必要。藥物治療需針對癥狀進行合理選擇。患者如伴有情緒問題或睡眠問題,可分別采用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物及鎮靜催眠類藥物;如果合并精神病性癥狀,可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藥物的劑量應以中、小劑量為宜,療程也不應過長。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