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呼吸病聯盟公布的調查結果稱:哮喘病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農村則占**,但只有不足5%接受過規范化的治療。總體呈現出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低治療率的“三高一低”態勢。
針對“三高一低”這一現象,濟南哮喘病醫院優秀哮喘專家高震主任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標準化規范化治療不普及所致。一方面是有些地區缺醫少藥狀況尚未根本解決,部分地區江湖游醫和偽劣假藥屢禁不止,愈演愈烈;另外高主任根據三十余年來臨床經驗分析,不能進行規范化治療哮喘,患者自身普遍也存在的嚴重認識問題:發病初期的患者由于對疾病癥狀初期表現不了解,并且普遍認為哮喘是小病,并不嚴重,拖兩天就好了,往往是把小病拖成大病;很多哮喘患者是典型的諱疾忌醫,對醫院醫生有一種恐懼心理,怕到醫院檢查,逃避病情逃避治療;另一類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患者雖然意識到疾病嚴重性,但慌不擇路,盲目治療,從而導致不能對癥治療,長期治療反復發作,病情不斷惡化。
高主任指出,非標準化非規范化長期治療無效,往往使哮喘患者喪失對治療的信心。但是,雖然哮喘治療難度比較大,但經過標準化規范化治療,可使近90%患者的病情得到完全控制或良好控制,因此對患者來說治療方法是否標準化規劃化是選擇的前提條件。那么如何判斷治療方法的標準化規范化呢?高主任指出,“標準化”是整個治療規劃上的系統性和療程化,不能見好就收,建立檢查、預防、治療、愈后干預的多維體系;任何治療方法都可以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關鍵是在治療過程中對治療措施“度”的科學把握, “規范化”的治療也正是見之于科學化的“度”之上。
在傳統的西醫治療中導致非標準化規范化治療的根源在于著眼于癥狀的消除,并隨著抗生素、激素、平喘藥物的濫用。濫用抗生素治療,可造成某些副作用(如肝腎功能損害、肺部霉菌感染等)甚至造成終身損害;濫用激素治療是造成許多患者骨折或水腫等副作用的主要原因,甚至可導致腎上腺皮質衰竭的終身損害;濫用平喘藥物治療,沒有抗炎作用,僅治標不治本,故不宜長期單獨使用,而應在抗炎治療基礎上使用。
單純的傳統中醫治療中導致非標準化規范化治療的根源在于經驗性較強,著眼于“治未病”,缺乏微觀的檢查。一方面中醫治療雖有較強的科學性,但是很難走入國際標準化,專家經驗依賴性較強,患者往往存在特殊化差異化癥狀,精準定位靶向性較差;另一方面治療過程需要以身試藥,周期調整,見效慢,周期長,很多哮喘患者很難堅持長期治療。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偏方治療不等于中醫治療,很多患者往往把它們混同起來,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偏方不同于中醫藥正規處方,一直以來都存在誤區與爭議,絕大多數的偏方、秘方,都沒有經過循證**,缺乏科學性。
濟南哮喘病醫院高主任指出對于哮喘的治療標準化、規范化目前業已成為整個醫療系統的目標,但是話雖說的簡單,實現起來在很多醫院依然是個難點,盲目治療依然屢見不鮮,不規范用藥依然存在。綜合比較而言,目前AFC國際標準化哮喘治療體系成為國內標準化規范化治療哮喘病的代表,它建立了集預防、檢查、治療、愈后干預等為多維一體科學化綜合體系,整合了磁藥疊加免疫激活療法、美國脈沖導融療法、藥物離子導入+霧化療法、德國生物共振過敏源檢測治療體系、高壓負離子藥物氧療、無創穴位介入(TDDS靶向治療)等多項國內國際先進技術,以抗炎性細胞理論為中心,中西醫結合治療哮喘病為指導,對炎癥的臨床治療作用得到高度提升,不僅有短期緩解氣管痙攣、收縮的作用,更有長期抗炎作用,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數萬例患者的有效驗證,成為21世紀治療哮喘臨床治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