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認為哮喘是一種氣道的慢性炎癥,主要是由于氣道對以變應原(過敏原)刺激為主的復雜致病因素呈高敏狀態,在慢性炎癥基礎上反復發生急性加重。哮喘的患病率增加與個體特應敏感性增高以及諸多誘發因素有關。和絕大多數疾病一樣,哮喘發病有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內因包括遺傳、心理、生理等因素,是引發哮喘的基礎;外因包括過敏原、感染、食物、有害氣體、特異氣味等,特別是變應原的接觸以及上、下呼吸道感染是導致氣道高反應、激發哮喘發病的主要誘因。雖然基因學因素可能對疾病發生、發展起決定性作用,而基因治療尚未應用于臨床。因此,針對過敏原以及感染等誘因進行特異性干預是目前防治哮喘的核心。
一、基因易感性
盡管與哮喘發病相關的基因學證據還不明確,而且不同患者、不同家族患者群哮喘相關基因可能差異很大,但臨床早已發現哮喘的明顯家族聚集傾向及其與過敏體質甚至家族過敏史的密切關系。美國哮喘患者中20%~25%的患者父母或同胞患有哮喘,父母一方有哮喘的孩子得哮喘的危險性比非哮喘家庭孩子高2~5 倍,如果雙親都有哮喘則危險性更高近10倍,提示遺傳基因的內在作用。但也有人認為環境因素的改變可能比遺傳基因對哮喘發病率增加具有更為重要的影響。
二、外在因素
1、環境因素
雖然城市居民呼吸道、胃腸道感染性疾病比農村低,但過敏性疾病及哮喘發病率卻高于農村。這可能與城市工業化導致大氣污染,如二氧化硫、臭氧、苯及工業廢氣等大顆粒物質對呼吸道造成刺激有關。空氣污染嚴重期間哮喘病患者住院率常常增加20%~30%。室外活動減少以及室內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的增加,也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屋塵中含有多種過敏原性物質,如塵螨、花粉、動物皮毛、植物纖維、霉菌及細菌代謝產物、食物殘渣、蟑螂等,主要通過人的呼吸進入氣道,產生過敏反應而引起氣道炎癥,使哮喘反復發作或季節性加重。
2、感染因素
病毒、細菌、支原體等持續/潛在感染以及感染遺留的慢性改變可誘發哮喘。病毒誘導炎性細胞侵入氣道,導致氣道上皮細胞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氣道壁神經暴露,進而對刺激物敏感性增加;同時促進細胞因子的產生和釋放,加劇氣道炎癥及氣道高反應性。非典型病原體也與哮喘急性發作或長期難以緩解以及哮喘惡化有關,是近年來被關注的熱點,如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等。細菌感染誘發哮喘的機制不清,推測細菌抗原可使機體對過敏原致敏性增加或增加支氣管黏膜樹突狀細胞數量,使T淋巴細胞亞群失衡,進而誘發哮喘。目前多數學者傾向于細菌感染為繼發性,即細菌感染可能是在病毒感染及過敏原誘發哮喘基礎上,加劇氣道炎癥反應,哮喘加重病情的因素。
3、其他
藥物因素、食物因素 、運動因素 、精神因素也可誘發或加重哮喘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