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氣管、支氣管就像一棵大樹,氣管是主干,左、右支氣管呈樹枝狀分布于左、右兩肺,再往下越分越細,最后的分支是終末細支氣管。其急、慢性炎癥分別稱為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中醫屬“咳嗽”、“痰飲”、“咳喘”等病范疇,多根據臨床表現辨證分型治療。
起病時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發熱、頭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繼而出現咳嗽、咳痰,少數伴有喘息,病程約1~2周,最多不超過3個月。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4種類型:
(1)風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狀為特點,常伴有畏寒、無汗、頭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癢發熱等癥狀。治療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嗽為主。藥方包括:紫蘇葉、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陳皮、半夏、枳殼、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藥可酌情選用通宣理肺丸、參蘇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復方川貝精片、復方甘草合劑、止咳糖漿等。
(2)風熱襲肺型
以咳嗽頻繁、痰粘稠、色黃或咳出不爽為特點,常伴有發熱、怕風、汗出不暢、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黃涕、氣粗、音啞等癥狀。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為主。藥方包括:桑葉、菊花、桔梗、連翹、杏仁、薄荷、蘆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貝母、前胡、甘草。
中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復方穿心連片、雙黃連口服液、銀黃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漿等。
(3)燥邪傷肺型
以干咳無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帶血絲、口鼻干燥為特點,多發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嗆咳、胸痛、發熱等癥狀。舌紅、苔薄黃或干。治療以清肺潤燥、止咳祛痰為主。藥方包括:瓜蔞、貝母、天花粉、桔紅、桔梗、桑葉、杏仁、梔子、梨皮、明黨參(粉沙參)、青黛、側柏葉、百合、黃精。
中成藥可選用二冬膏、貝母二冬膏、復方甘草合劑(片)、川貝清肺糖漿、蜜煉川貝枇杷膏、養陰清肺膏等。
(4)痰熱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氣促、粘稠或黃膿痰、量較多為特點,常伴有身熱煩渴、咽喉腫痛、喘息或胸悶不舒、咳痰不爽或難咳等癥狀。舌質紅、苔黃膩。治療以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為主。藥方包括:膽南星、陳皮、杏仁、枳實、黃芩、瓜蔞、茯苓、生石膏、竹瀝、桑白皮、枇杷葉、穿心蓮、金蕎麥、魚腥草、浙貝母、海浮石。小兒酌情選用天竹黃、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藥可選用清熱解毒口服液、穿心蓮、魚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寧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靈、鮮竹瀝水、竹瀝化痰丸、蛇膽川貝液、蛇膽陳皮末、急支糖漿、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