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源性眩暈:耳源性眩暈的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聽力減 退及耳鳴,重癥常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等迷走神經刺激現象,可發生水平性或 水平兼旋轉性眼球震顫。一次發作的時間較短,病人常感物體旋轉或自身旋轉,行走中可出 現偏斜或傾倒,發作中神志清醒。
二、中毒性眩暈:常見耳毒性藥物有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異煙肼、奎寧、水楊酸類藥、有機磷、汞、鋁、酒精、煙草等中毒。主要損害內耳聽神經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 眩暈,如耳蝸神經亦受損則發生雙側感音性耳鳴。
三、頸性眩暈(椎動脈壓迫綜合征):大多由于頸椎肥大性骨質增生引起,造成腦基底動 脈供血不足。眩暈發作常與頭頸轉動有關。固定患者頭部,使其身體左、右轉動,可立即誘 發眩暈,常伴有復視、火花或暫時性視野短缺。如進行X射線檢查,則顯示頸椎有骨質增生。
四、小腦疾病:可見于蚓部下端及小葉小結部腫瘤和小腦后下動脈血栓形成。多表現為平衡失調,輕度眩暈、醉漢樣步態,眼球震顫常不明顯。小腦后下動脈血栓形成常驟然發生嚴 重的眩暈,上、下肢共濟失調,多無神志昏迷,可有眼球震顫、言語不清及吞咽困難。
五、大腦疾病:如癲癇發作的眩暈先兆、偏頭痛發作、腦血管硬化和腦瘤的顱內高壓等。此類眩暈常根據其原發病進行診斷。
六、眼原性眩暈:如眼肌麻痹產生復視,注意飛快行車或站立于懸崖等,引起頭暈眼花及眩暈。
七、植物神經官能癥: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心慌、失眠、多夢等各式各樣的神經衰弱癥狀,頭昏、頭暈不是真正的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