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專家提醒,用熱水擦洗會洗掉皮膚的皮脂、角質等保護層,傷害到皮膚,甚至引起皮膚局部發炎,使致敏因子更加活躍,加重瘙癢。
專家介紹,皮膚瘙癢癥也稱“乏脂性濕疹”,癥狀包括皮膚發紅發干、脫皮、有小紅點等,有越抓越癢的情況。這種皮膚病在冬季高發,主要原因是天氣干燥,加之人們沒有做好護膚工作。
擺脫皮膚瘙癢要從內而外調理
目前,市場上治皮膚瘙癢癥的藥品主要有內服和外用兩種,外用藥以噴劑和藥膏為主,內服藥以西藥和中成藥為主。其實,皮膚瘙癢的根源是體內內燥所致,不是皮膚表面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外用藥來治療,因為外用藥膏大多是暫時止癢,并沒有去除瘙癢根源,用完效果不持久,容易反復。
因此,正確的解決方法是針對引起皮膚瘙癢的內因,從調理入手,由內及外,標本兼治。比如,可選擇一些含有生地黃、何首烏、桑葉、苦參等重要的純中藥制劑,這些產品清熱生津、可深入體內,涼血止血,對皮膚真菌有遏制作用,特別適合因血虛風燥所導致的皮膚瘙癢、痤瘡等患者。這些純中藥制劑一般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在治愈病癥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養生功能。
另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的調養,減少刺激,忌食蝦和辛辣刺激性食品,不飲濃茶、咖啡,戒除煙酒,適量飲水、補充水分。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菠菜和豆制品等,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及維生素E等。
建議,在秋冬季節,每周洗澡不宜超過三次,水溫不能過燙,以45-50攝氏度為宜,不要用太多的肥皂、沐浴露,這些清潔劑可以清潔皮膚,也會帶走皮膚上更多的油脂,洗澡過后,及時涂抹保濕霜或潤膚油,以鎖住皮膚內的水分不被蒸發,不論患處有多癢,都盡量不要用力抓撓,以免皮膚抓破后造成細菌感染。對于癥狀較重的患者可以適當使用皮質類固醇劑和保濕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