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劉皓然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劉皓然大夫個人網站 > 怎么對待兒童孤獨癥

怎么對待兒童孤獨癥

時間: 2014-03-20 02:37   來源: 求醫網

  兒童孤獨癥起源于嬰幼兒期,是一種終生性、固定性、嚴重的全面精神發育障礙疾病。臨床上以嚴重孤獨、對別人全面缺乏情感反應,言語發育障礙,刻板運動和對環境缺乏反應為特征的一類疾病。大部分3歲之內發病,少數起病于3歲之后。發病率2~4/萬。

  孤獨癥的發病目前認為與遺傳有關,懷孕期間母親感染、圍產期缺氧等因素也將導致本病的發生,而出生時及出生后對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的有害因素會促使本病發生。

  其臨床特點是患兒對外界感知、與外界交流的開關似乎是關閉了一樣,患兒自己一個人沉靜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孤獨癥也稱“自閉癥”。主要的臨床特征有:

  ⑴與外界交往障礙:不與外界接觸,表現為極度的孤獨和自閉,對最親近的人和別人均缺乏情感反應,父母離開時也無所謂,當父母抱他時,不表示高興、不微笑、不伸手,也不會將身子貼近,在幼兒園里,老師會發現患此病的小孩孤自一人,不愿意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對人卻無興趣,但對某些無生命的物體(如玩具、石頭、筷子、桌椅)表示特殊的依戀,愛不釋手。

  ⑵感覺感知方面:近似“視而不見”和“聽而不聞”,患兒對周圍的親人或其他人似乎沒有看見,眼睛不看對方。叫喚他亦無反應,似聾的表現,對疼痛不敏感。

  ⑶語言障礙:是本病突出癥狀之一。約半數病例語言缺陷、完全緘默,也不能用手勢表示。部分患兒可有模仿語言,但文法結構混亂、語言缺乏意義,常常代詞填倒(如用“你”代替“我”)。

  ⑷行為方面:有反復無目的刻板動作,如彈手指、拍手、搖擺身體、旋轉和揮動手臂、腳尖走路或其他刻板動作。自殘行為(如抓破皮膚、咬手等)較為常見。

  ⑸渴望維持原樣不變:患兒在日常生活總是固定刻板地堅持同一模式,如坐的位置、東西放的地方、日常生活內容順序都必須保持原樣不變,若加以改變就哭鬧或強烈對抗。

  ⑹智能障礙:孤獨癥外貌無明顯呆滯,但基本適應能力明顯落后,自身防衛功能減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低下(多為中度、重度)者占大多數。極少數孤獨癥具有嚴重智力障礙,但顯示特殊的能力,特別是對音樂、計算和機械記憶領域,即所謂“白癡學者”。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