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位于拱北夏灣,毗鄰澳門,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市直屬三級綜合性醫院... [ 詳細 ]
跨境醫療合作的先行者——記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謝建軍
時間:2013-03-04 16:29來源:求醫網
在日前由國家衛生部、衛生部信息中心編輯出版的《國內醫院院長風采錄》一書以《跨境醫療合作的先行者》為題,刊載我院謝建軍院長的先進、感人事跡,全文轉載如下:
謝建軍院長簡歷
1982年11月 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醫療系、本科、學士
1985年11月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研究生、碩士
1985年12月——1989年6月 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任講師、主治醫師
1989年7月——2003年2月 在珠海市衛生學校執教,任高級講師、副主任醫師、校長、書記
2003年3月——2004年11月 在珠海市人民醫院任副主任醫師、院長、黨委書記
2004年12月——至今 在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任主任醫師、書記、院長。歷任廣東省醫學會理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委員會副主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虛證與老年病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師協會常務理事等學術團體職務。
謝建軍,中共黨員,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中醫主任醫師,是我國恢復高考后的首屆中醫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從事醫學教育、臨床醫療和醫院管理工作25年,曾先后執教于湖南中醫藥大學和擔任珠海市衛生學校書記、校長,珠海市人民醫院書記、院長,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書記、院長等職務。作為一名醫生,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把滿腔熱情傾注在祖國的醫學事業中,以卓越的中醫臨床療效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贊譽。作為一名管理者,他銳意改革,勵精圖治,不辱使命,在一個個管理崗位上,建樹豐厚,贏得尊重。尤其到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后,經過他與班子的共同努力,僅用了5年時間,他所帶領的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不僅成功實現了量的擴張,而且從根本上完成了質的飛躍。這所醫院于2009年榮獲了國家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的“國內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厚積薄發 追求完好
1985年,謝建軍于湖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后留校任教的四年生涯,不僅使他成為了深受大學生們歡迎的授課老師,也讓他對“國內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的內涵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解讀。上山下鄉的經歷、長期在基層工作和多個工作崗位的磨礪,在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的同時,也讓他能廣泛接觸到社會底層的大眾,了解他們的需求,熟知他們的心聲。這使他得出這樣一組感悟:做人要富有同情、仁慈之心;做事要珍惜機遇,要有開拓創新的激情;做學問就要刨根問底,嚴謹勤奮,持之以恒。湖南人的脾性,讓這個漢子既有湖湘文化的內斂沉穩,又有“敢為人先”的闖勁和不服輸的韌性。
自打他把祖國醫學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事業的那一刻起,幾十年如一日,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條件有多艱苦,無論崗位如何變化,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選擇:在中醫藥領域勤求古訓,博采眾長,堅持實踐,追求完好;堅持不脫離臨床,定期專家門診、定期重癥查房,主持疑難危重癥的會診搶救,堅持帶教實習生、進修生。25年的職業生涯,他首先是一位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療效卓著的醫生,是一位值得患者信賴的健康衛士;同時他又是一位良師益友,是一位在同事中富有親和力、循循善誘、仁慈寬厚的領頭人。人生閱歷的深厚積累,加上專家型的管理者和富有親和力的領頭人,使他在一個又一個的管理崗位上如魚得水。

銳意創新 不辱使命
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15年之中,他先后擔任過珠海市衛生學校、珠海市人民醫院、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書記和院長等管理職務。每一次受命,都是那樣的沉重:在他接過珠海衛生學校校長之職時,正面臨國內性的中專學校辦學危機,“關、停、并、轉”之舉遍及國內,當時的那幾年,廣東省的衛生中專學校中由近50所迅速減少至不足20所,但在他的帶領下,珠海市衛生學校不僅度過了被關閉停辦的危機,而且面向全省招生數大幅度增長,辦學規模擴大三倍,辦學效益享譽省內外。由于管理業績優異,2003年,他受命接過珠海市人民醫院的管理重任。當時這所珠海市**最老的公立醫院的境況是設備老化,條件簡陋,負擔沉重,近一千員工的單位,年服務收入只有1.1億。上崗伊始,又遇上“非典”的突襲,真可謂雪上加霜。面對困難與挑戰,他沒有退縮,而是堅定地帶領全院員工迎難而上。阻擊“非典”,更新設備,改善條件,健全管理,凝聚人心。兩年的苦戰,兩年的奮斗,老醫院終于煥發出勃勃生機:醫院被評為全省“抗非典先進單位”,設備條件得到迅速改善,新的醫院擴建改造工程動工上馬,醫院總營業收入接近兩個億,全院上下想干事,爭干事的氛圍空前濃厚。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是一家從綜合門診為主發展起來的新醫院。他上任之初,醫院發展剛起步,開放床位不足150張,年服務收入只有7000萬元,學科建設存在眾多空白,綜合診治能力不及低水平的區級醫院。在他“創建珠海優秀醫院”口號的鼓舞下,他依靠班子,團結帶領全院員工,充分利用“天時”、“地利”優勢,緊緊抓住CEPA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頒布實施的契機,發揮醫院地處港澳前沿的地理位置優勢,抓人才隊伍、抓技術創新、抓科學管理、抓基本建設、抓品牌特色。一步一個腳印,舉全院上下之力,歷經3年的努力與付出,終于將醫院送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三年來,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住院人數、手術臺數、門(急)診人數等服務指標均實現了年均40%以上的速度遞增,有效滿足了珠海本地及港、澳等地患者的醫療保健需求。
2009年,醫院順利通過了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評估、廣東省職業病健康檢查機構資質評審。同時,醫院加快實施科技興院步伐。三年來先后建立了心內科、腎內科、核醫學科、新生兒科等16個專業學科,專科建設年均增長20%,其中中西醫結合消化內科、中西醫結合不孕不育專科被定為珠海市“十一五規劃”重點學科;2007年以來,累計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近300項。人才優勢已經凸顯,學科建設已臻完備。在基礎建設上,他來回奔波,爭取支持,醫院在建成外科住院樓并成功投入使用后,于2009年8月,醫院新設計17層、建筑面積2.5萬平米的內科住院大樓又順利奠基開工,目前該樓封頂在即,預計年底投入使用。

以人為本 文化為先
總結醫院管理的得失,謝建軍的認識并無特殊:人才是決定醫院興衰的根本,但具體實踐卻充滿生動的新意。在醫院的發展初期,謝建軍就把人才牢牢地擺在了工作的第一位。當其他管理者都把“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掛在口邊的時候,他已經進一步提出了“文化留人”的口號,即將醫院各種力量統一于既發展醫院又成就個人事業的共同方向上,培養醫院的共同價值和醫務人員的共同情感,營造以院為家,榮辱與共,和睦共事的濃濃氛圍。具體就是圍繞“人”這個主體,以信任人、尊重人、服務人、關心人、培養人、注重發揮人的潛能為立足點,對各類人才量才為用,務使人盡其才,力求人和醫療技術、醫療設備的較好結合。
就人才與服務的關系上,他常說:我們的服務如同接力棒的傳遞,院領導班子為專業人才服務,職能科室為臨床一線服務,醫務人員為廣大患者服務。只有我們的管理者為臨床一線服務到位了,我們的專家、我們的醫務人員才能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為引進一位心血管科的學科帶頭人,他和他的團隊毅然決定投資近千萬元購置必備的醫療設備,打造平臺“筑巢引鳳”;為引進一位病理科的專家,他想方設法親自為這位專家安排住房,解決配偶工作和孩子求學問題……為引進的人才能在新的環境中安下家、沉下心、扎下根不遺余力。作為回報,必定是引進人才的全心全意、心無旁騖地為醫院貢獻聰明才智。
醫院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圍繞醫院的“大建設、大發展”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領導班子團結有力,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在領導班子的示范帶動下,廣大干部職工自加壓力,激發干勁,立足崗位、開拓創新。正是在這樣一種醫院文化的統領下,職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事業心進一步增強,干事創業的干勁空前高漲。
反過來,這種濃厚的氛圍對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是空前的——一些專家不遠萬里從海外歸來、很多專家放棄已經成型的事業轉投珠海二院的懷抱,部分市內、省內的大醫院專家認為這家醫院適宜工作創業……不少人在談到為何選擇珠海二院時,他們總會引用一句經典的話語:“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兩年來,醫院累計引入博士、碩士40余人、中高級職稱專業人才100余人,使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職工隊伍人數比例迅速提高了15個百分點。謝院長的治院理念告訴我們:醫院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提升醫院的品質,而且可以通過價值觀的力量凝聚人才,促進醫院的發展。
立志高遠 敢為人先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坐落于我國第二大陸路口岸——拱北口岸關口,是連接珠澳兩地的橋頭堡。近年,謝建軍院長在加速醫院發展上,強調打好“天時、地利、人和”三副牌,充分利用醫院的地緣優勢,積極推動珠澳跨境醫療合作。從而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天時”即緊扣CEPA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頒布實施的契機,先行先試,在跨境醫療衛生合作中發揮“橋頭堡”作用。
“地利”即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緣位置優勢。珠海要發展成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拱北即是核心的原點,珠海二院地處核心的核心和港澳前沿,其優勢不言而喻。
“人和”即引人才、結良緣,營造和睦干事的氛圍。多年以來,珠海二院與澳門中華醫學會等澳門醫務界人士往來密切,交流頻繁,這為進一步加強雙方醫療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醫院積極引入吸納一定數量的具有港澳實習、工作經驗的醫護人員,目前,護士中約8%的人具備港澳護理工作經驗。2010年6月,醫院更是引入了澳門血液腫瘤專家陳廼志醫生作為醫院腫瘤學科顧問醫生來院坐診,成為大陸**引入澳門醫生來內地坐診的醫院。此外,他還有繼續引入港、澳富有經驗的醫生前來坐診,加強與港、澳中醫藥領域的合作,逐步打造中醫、中西醫結合特色專科等“后招”。此舉深遠意義在于推動珠海的醫療衛生逐步在服務、管理上與國際接軌,在于為醫院的發展引進高起點的項目、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辛勤耕耘必有豐厚的回報。三年來,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的總醫療服務量中,約有1/3來自于為澳門、香港居民提供的診療服務,醫院在港、澳等地的影響力與優秀度進一步提升,真正成為了跨境醫療合作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