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便血的鑒別診斷
時間:2016-05-20來源:求醫網
首先從便血的顏色看出來。上消化道出血及小腸出血多為暗紅色或黑便,由于表面覆有一薄層粘液,故常帶有光澤。但若出血速度較快、出血量多、腸蠕動增快時,血便可呈暗紅色或鮮紅色。結腸與直腸出血時,由于血液停留于腸內時間較短,往往排出鮮紅色或較鮮紅色血便。右半結腸出血,血液常與糞便相混合,可排“果醬樣”血便。直腸、乙狀結腸出血,血液常附著于糞便表面。急性大量便血,患者可出現急性失血性貧血與急性周圍循環功能不全的表現。
1.與痢疾相鑒別痢疾初起有發熱惡寒等癥,其便血為膿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等癥。便血無里急后重,無膿血相兼,與痢疾不同。
2.與痔瘡相區別痔瘡屬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點為便時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疼痛,作肛門直腸檢查時,可發現內痔或外痔,與內科所論之便血不難鑒別。
便血的原因較多,幾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見原因有:
①上消化道出血(見嘔血)。
②小腸出血,如腸結核、局限性腸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小腸腫瘤、腸套疊等。
③結腸出血,如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結腸癌等。
④直腸出血,如直腸癌、直腸損害、痔、肛裂等。
⑤其他疾病,如各種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熱、傷寒與副傷寒、鉤蟲病、維生素缺乏癥等。
便血的診斷除依據病史、體檢資料外,消化系內鏡檢查是優選措施。必要時還可作x線鋇劑造影、核素、血管造影等檢查,以幫助診斷。
【本文由西寧長城醫院肛腸科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痔瘡便血的鑒別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