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性不孕原因
時間:2016-07-27來源:求醫網
子宮內膜異位可伴隨不排卵。據報道子宮內膜異位癥有17%-27%不排卵,其機制和患者卵泡細胞的LH受體少有關。部分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的不孕癥輸卵管通暢,并無盆腔解剖結構上的異常改變,其不孕有以下原因:
1.腹水的量、成分與不孕。患者的腹水量為10-20ml,而正常人<10ml。患者腹水中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增加,腹水酸性磷酸酶增高,這種巨噬細胞功能的激活現象,可使激活的巨噬細胞吞噬精子影響受孕。此外,巨噬細胞與抗原物質,如致炎物與倒流的經血相遇時,會加速分裂繁殖,對精子和卵子有直接細胞毒害作用,從而干擾妊娠。
2.子宮內膜異位可伴隨不排卵。據報道子宮內膜異位癥有17%-27%不排卵,其機制和患者卵泡細胞的LH受體少有關。
3.卵巢黃體期缺陷。觀察到部分患者黃體期≤10天,子宮內膜定期病理檢查黃體期缺陷,其黃體缺陷的發生率據報道為25%-40%。黃體功能不全不但降低受孕率,同時增加自然流產率。
4.黃素化卵泡不破裂綜合征(LUF)。即指卵泡黃素化而無排卵、卵泡成熟并黃素化而形成黃體,但成熟的卵子并不破出黃體而進入腹腔。雖然血清內孕激素濃度增加、基礎體溫雙相,子宮內膜呈分泌期改變,但腹腔鏡下在卵巢黃體上見不到排卵后的破孔。腹水內孕激素含量也顯著低于正常。據報道子宮內膜異位癥中,LUF的發生率可高達75%,且提出檢測腹水內孕激素的含量是診斷本征的較好方法。
5.腹水中白介素Ⅰ及Ⅱ增高與不孕。白介素Ⅰ是巨噬細胞產生的一種特異蛋白,能誘導T細胞分化、增殖并產生白介素Ⅱ,還能刺激前列腺素合成,使纖維細胞增加,活化及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異位癥患者腹水存在白介素Ⅰ及白介素Ⅱ,并隨疾病的嚴重而增加。
6.腹水中前列腺素(PGF2a)分泌增高與不孕。研究發現患者腹水中前列腺素濃度較正常人高。前列腺素的增高可影響卵泡的成熟并造成黃體功能不足。此外,腹水中的前列腺素的增加,可使輸卵管痙攣、節律運動異常及使孕卵發育與蛻膜變化不同步,從而影響受孕卵和著床。
7.高催乳血癥。據一組報道14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其中7例有乳汁及3例PRL上升。說明不孕的內膜異位癥常合并泌乳和PRL升高,從而影響卵巢功能,導致不排卵。
8.自身免疫與不孕。有人對內膜異位癥的血清、宮頸分泌物進行抗體測定,發現患者血清中抗內膜和抗卵巢抗體滴度明顯增高,宮頸分泌物的抗卵巢抗體滴度也增高。同時,患者血清及腹水中C3及C4補體比正常人高,補體增高意味著炎癥的存在。這種引起補體參與的炎癥是針對異位的內膜,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抗卵巢抗體升高可影響排卵和黃體功能不全,抗子宮內膜抗體升高可影響子宮內膜的改變而不利于孕卵著床。
由此可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不孕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
【本文由鄭州長江婦科醫院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子宮內膜異位性不孕原因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 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方法 |
-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因 |
- 子宮內膜異位癥飲食 |
- 子宮內膜異位癥專家 |
- 子宮內膜異位癥醫院
- 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指南 |
- 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 |
- 子宮內膜異位癥檢查 |
- 視頻 |
- 子宮內膜異位癥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