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靜脈曲張的理療方式有哪些
時間:2016-08-03來源:求醫網
治療靜脈曲張的理療方式有哪些?對于靜脈曲張的患者來說,及時有效的治療是很重要的,如果治療的不及時或者方法不當,會使病情惡化,給后續的治療帶來更大的難度。臨床上,治療靜脈曲張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西醫治療以及中醫理療效果都不錯,那么,治療靜脈曲張的理療方式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治療靜脈曲張的理療方式有:
1、火針治療:
在突起的靜脈曲張局部用火針點刺后,局部拔罐,會有淤血可以拔出。
2、針灸治療:
取患肢靜脈曲張之壓迫的經絡,實施針灸治療,一般患者靜脈曲張多壓迫脾經和腎經,針灸取穴:太溪穴、三陰交、筑賓、陰谷、血海、承山。
3、放血療法:
在靜脈曲張處,用三棱針點刺令出血,甚至射血,以自盡為度,而后用拔罐器再拔出淤血,每10-15天治療一次,每次的出血量約100毫升左右,再用艾灸熏烤局部。
4、腹部腧穴:
靜脈曲張主因脾氣不足,帶脈失約,瘀濕虛相兼為病,治以調理脾胃,約束帶脈,通經止痛為法。
取穴上主張首取帶脈及下肢部脾胃二經的穴位(帶脈、沖門、箕門、伏兔、曲泉、陽陵泉、血海、梁丘、四強、膝陽關,內外膝眼),并強調特殊手法及手法的量化,靜脈曲張的中醫理論研究,促進了針刺規范化的臨床應用。應用毫針治療靜脈曲張,其主要有腹部取穴以及局部取穴。
腹針取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氣穴(左)、氣旁(右)等,下肢對應點。局部取穴主要為: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太溪、太白、太沖。同時腹部用神燈照射,可以加強對腹部腧穴的治療作用。
5、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足三里、三陰交。
阿是穴位置:曲張的靜脈叢處。
治法:阿是穴必取,若為大隱靜脈曲張加三陰交,小隱靜脈曲張則加足三里;大、小隱靜脈曲張者,配穴均取。
藥液為復方麝香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各4毫升的混和液。先在阿是穴避開曲張的靜脈垂直剌入,得氣后推入藥液2毫升。配穴注入藥量相同,但三陰交穴,要求針感向上傳導至曲張的靜脈叢;足三里穴則要求向下傳至靜脈曲張處。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要求三個療程。
6、磁園梅針:
取穴:主穴:足三里→解溪,三陰交→陰陵泉,阿是穴(靜脈曲張部位)。
治法:靜脈曲張患者倚托直立,重心放在患肢上,以使靜脈曲張充盈;醫者左手固定患肢,右手持磁圓梅針,以腕部活動形成叩擊之力,先從足三里循胃經叩刺至解溪,再從三陰交循脾經叩刺至陰陵泉,各速叩3~5遍。然后,醫者用左手拇指固定按壓在靜脈曲張團的最上方(近心端),由靜脈曲張遠端開始,垂直叩刺,漸至近端,叩至靜脈曲張團局部隆起,藍色蚯蚓狀曲張團消失,并有溫度升高(局部發紅或手觸發熱)為度。隔15天治療1次。3次為一療程。本法操作前,需做深靜脈回流試驗,回流良好者方可用磁圓梅針治療。
以上就是“治療靜脈曲張的理療方式有哪些”的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廣大患者朋友。專家提醒大家,靜脈曲張這種疾病是可以預防的,生活中藥避免長期站或坐,應常讓腳做抬高,放下運動,或可能的話小走一番,這樣可以遠離靜脈曲張的困擾。
查看更多關于治療靜脈曲張的理療方式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