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有哪些癥狀
時間:2015-03-12來源:求醫網
一、梅毒典型癥狀
會陰潰瘍、硬下疳、肉芽腫、斑疹、小陰唇及前庭也有散在的白色圓形及環形丘疹、梅毒性脫發梅毒性白斑、 無痛性硬實結節。
一、癥狀
梅毒臨床分期:
潛伏梅毒是指已被確診為梅毒患者,在某一時期,皮膚、粘膜以及任何器官系統和腦脊液檢查均無異常發現,物理檢查,胸部X線均缺乏梅毒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正常,而僅梅毒血清反應陽性者,或有明確的梅毒感染史,從未發生任何臨床表現者。
2. 一期梅毒
潛伏期平均3-4周,典型損害為硬下疳(Hard Chancre,Ulcus Durum),硬下疳由于性交感染,所以損害多發生在外陰部及性接觸部位。硬下疳常合并包皮水腫。有的病人可在陰莖背部出現淋巴管炎,呈較硬的線狀損害。女性硬下疳多見于大小陰唇、陰蒂、尿道口、陰阜,尤多見于宮頸,易于漏診。硬下疳出現一周后,附近淋巴結腫大,其特點為不痛,皮表不紅腫,不與周圍組織粘連,不破潰,稱為無痛性橫痃(無痛性淋巴結炎)。硬下疳如不治療,經3-4周可以自愈。經有效治療后可迅速愈合,遺留淺在性萎縮瘢痕。
硬下疳發生2-3周后,梅毒血清反應開始呈陽性。一期梅毒除發生硬下疳外,少數患者尚可在大陰唇、包皮或陰囊等處出現硬韌的水腫。猶如象皮,稱為硬性浮腫(Edema Induratum)。如患者同時感染由杜克雷氏嗜血桿菌引起的軟下疳,或由性病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崩蝕性潰瘍,則稱為混合下疳。
3.二期梅毒
為梅毒的泛發期。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現前的時期,稱為第二潛伏期。二期梅毒疹一般發生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相當于感染后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經淋巴結進入血行引起全身廣泛性損害。丘疹及斑丘疹,臨床亦常見,約占二期梅毒40%左右。發生時間較斑疹稍遲。依其癥狀及臨床經過,可分為大型丘疹及小型丘疹。除引起皮膚損害外,尚可侵犯內臟及神經系統。
二期梅毒在發疹前可有流感樣綜合征(頭痛,低熱,四肢酸困),這些前驅癥,約持續3-5日,皮疹出后即消退。本期梅毒血清反應呈強陽性。PCR檢測梅毒螺旋體DNA呈陽性反應。
梅毒性脫發:約10%二期梅毒病人發生。這是毛囊受梅毒性浸潤所致,毛發區微細血管阻塞,供血不良引起。表現為梅毒性斑禿或彌漫性脫發,前者為0.5cm左右的禿發斑,呈蟲蛀狀。彌漫性脫發,面積較大,稀疏,頭發長短不齊。
梅毒性白斑,多見于婦女患者。一般發于感染后4-5個月或1年,好發于頸項兩側,亦可見于胸、背、乳房、四肢、腋窩、外陰、肛周等部。患部色素完全脫失,周圍色素增加,類似白癜風。
梅毒相關性腎病:主要發生于后天性二期梅毒,其發生率較低。后天性梅毒腎損害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急性腎病綜合征、膜性腎小球腎病、急性進行性腎小球腎炎等
4.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發生時間一般在發病后2年,但也可更長時間達3-5年者。好發于40-50歲之間。主要是由于未經抗梅毒治療或治療時間不足,用藥量不夠。機體內外環境失調亦有一定關系。過度飲酒,吸咽,身體衰弱及患者有結核等慢性病者預后不良。
三期梅毒的特征如下:①發生時間晚(感染后2-15年),病程長,如不治療,可長達10-20-30年,甚至終生;②癥狀復雜,可累及任何組織器官,包括皮膚、粘膜、骨、關節以及各內臟,較易侵犯神經系統,易與其它疾病混淆,診斷困難;③體內及皮損中梅毒螺旋體少,傳染力弱,但破壞組織力強,常造成組織缺損,器官破壞,可致殘廢,甚至危及生命;④抗梅治療雖有療效,但對已破壞的組織器官則無法修復。⑤梅毒血清反應不穩定,陰性率可達30%以上,腦脊液常有改變。
1)結節性梅毒疹(nodular Syphilid):多發生于感染后3-4年內,損害好發于頭部、肩部、背部及四肢伸側。為一群直徑約為0.3-1.0cm大小的浸潤性結節,呈銅紅色,表面光滑或附有薄鱗屑,質硬,患者無自覺癥狀,結節的演變可能有兩種結局,一是結節變平吸收,留下小的萎縮斑,長期留有深褐色色素沉著。另一結局是中心壞死,形成小膿腫,破潰后形成潰瘍,形成結節性潰瘍性梅毒疹,愈后留下淺瘢痕。瘢痕周圍有色素沉著,萎縮處光滑而薄,在邊緣可出現新損害。這是本癥的特征。新舊皮疹此起彼伏,新的又發生,可遷延數年。
2)樹膠腫(gumma)在三期梅毒中多見,約占三期梅毒61%。為深達皮之下硬結。初發如豌豆大小,漸增大如蠶豆乃李子大或更大,堅硬,觸之可活動,數目多少不定。開始顏色為正常皮色,隨結節增大,顏色逐漸變為淡紅、暗紅乃至紫紅。結節容易壞死,可逐漸軟化,破潰,流出樹膠樣分泌物,可形成特異的園形、橢園形、馬蹄形潰瘍,境界清楚,邊緣整齊隆起如堤狀,周圍有褐紅或暗紅浸潤,觸之有硬感。常一端愈合,另一端仍蔓延如蛇行狀。
3)梅毒性心血管病 :是梅毒螺旋體侵入人體后于晚期(第三期)累及心血管系統引起的心血管病變,包括梅毒性主動脈炎、梅毒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梅毒性主動脈瘤、冠狀動脈口狹窄和心肌樹膠樣腫。
妊娠相關梅毒感染:
1)妊娠合并梅毒:梅毒與妊娠可相互影響。妊娠梅毒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由于妊娠梅毒的胎盤血管梗阻,影響胎兒營養,易發生流產,早產或死產,雖可足月分娩,但約有64.5%胎兒已感染梅毒,發生先天梅毒,其中有15%~20%為早發性先天梅毒。
2)先天性梅毒:先天梅毒在胎期由梅毒孕婦借血行通過胎盤傳染于胎兒,故亦稱胎傳梅毒。通常約在懷孕四個月經胎盤傳染,胎兒可死亡或流產。如孕婦感染梅毒五年以上,胎兒在子宮內傳染就不大可能。2歲以內為早期先天梅毒,超過2歲為晚期先天梅毒,特點是不發生硬下疳,早期病變較后天梅毒為重,晚期較輕,心血管受累少,骨骼,感管系統如眼、鼻受累多見。
查看更多關于梅毒有哪些癥狀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