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有哪些癥狀
時間:2015-07-10來源:求醫網
一、白喉的典型癥狀
白喉假膜形成、扁桃體上有灰色膜、扁桃體充血、干咳
二、白喉的癥狀
白喉潛伏期1~7天,一般為2~4天。根據假膜所在部位及中毒癥狀輕重,分為下列類型:
1、咽白喉最常見,占發病人數的80%左右。
(1)無假膜的咽白喉:白喉流行時,部分患者僅有上呼吸道癥狀如咽痛,全身中毒癥狀較輕。咽部只有輕度炎癥。扁桃體可腫大,但無假膜形成,或僅有少量纖維蛋白性滲出物,細菌培養陽性。此類患者易被誤診和漏診。
(2)局限性咽白喉:①咽門白喉:假膜局限于腭弓、懸雍垂等處,癥狀較輕。②扁桃體白喉:假膜局限于一側或雙側扁桃體。起病徐緩,自覺癥狀輕和中度發熱,全身不適,疲乏,食欲不振及輕度咽痛。扁桃體充血、稍腫脹,假膜初呈點狀后融合成片。頜下淋巴結可腫大,微痛。
(3)中毒型咽白喉:主要由局限型及播散型轉變而成。大多伴有混合感染。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極高。此型表現癥狀為假膜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體及咽部高度腫脹、阻塞咽門,或有壞死而形成潰瘍,具特殊腐敗臭氣。頸淋巴腫大,周圍軟組織水腫,以致頸部增粗(牛頸)。全身中毒癥狀嚴重,有高熱、氣促、唇紫紺、脈細而快、心律失常等。
(4)播散咽白喉:假膜由扁桃體擴展到懸雍垂、軟腭、咽后壁、鼻咽部或喉頭。假膜色灰白或黃白,邊界清楚,周圍組織紅腫較重。雙側扁桃體腫大,甚至充塞咽門,導致呼吸困難。頸部淋巴結腫大、周圍有水腫。此型表現癥狀為全身中毒癥狀重,有高熱、乏力、厭食、咽痛等;重癥病例可引起循環衰竭。
2、鼻白喉:此型較為少見,多見于嬰幼兒。全身癥狀輕微或無,有鼻塞、流漿液血性鼻涕,鼻孔周圍可見表皮剝脫或淺潰湯,鼻前庭可見白色假膜。
3、喉白喉:喉白喉約占20%左右。少數為原發性,約3/4為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成。原發性喉白喉由于毒素吸收少,全身中毒癥狀并不嚴重。繼發性喉白喉常發生在咽白喉基礎上,伴有喉白喉的臨床表現,全身中毒癥狀嚴重。但少數由于假膜延及氣管、支氣管,可造成程度不等的硬阻現象,癥狀表現為粗糙的干咳,聲音嘶啞、甚至失聲,呼吸急促。嚴重者可出現紫紺,刀可因窒息而死亡。
4、其他部位的白喉白喉桿菌可從侵入眼結合膜、耳、外陰部、新生兒臍帶及皮膚損傷處,產生假膜及化膿性分泌物。眼、耳及外陰部白喉多為繼發性。皮膚白喉在熱帶地區較多見,病程長,皮損往往經久不愈,愈合后可有黑色素沉著。此型表現癥狀為全身中毒癥狀,但可發生末梢神經麻痹。
三、白喉的診斷
臨床上疑似白喉的病人不必等待檢驗結果,應立即給予抗毒素和抗生素治療。但對于白喉流行期的首例病人應做微生物學檢驗予以證實。
1、直接染色鏡檢
用棉拭采取假膜邊緣部滲出物,涂片,用奈瑟氏染色或美蘭染色,鏡檢有無含異染顆粒的棒狀桿菌。結合臨床癥狀,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通過細菌培養并進行毒力試驗。
2、凝固血清棉拭培養法
將沾有馬或牛血清的棉拭子放在無菌試管內,經8~10磅蒸氣滅菌20~30分鐘,并使血清凝固,且此凝固血清棉拭采取病人咽部標本,置37℃培養8~10小時后,直接涂片鏡檢。此法可作為大量檢查時快速培養診斷之用。
3、培養檢查
將棉試檢材接種于**斜面或Loeffer''''s血清凝固斜面培養基及亞碲酸鉀平板培養基上,置37℃培養,待斜面或平板上長出典型的灰色疑菌落,挑取轉種到**呀或血清斜面進行分離培養,以供進一步形態染色或毒力試驗鑒定。
4、毒力試驗
1)豚鼠試驗取體重250g豚鼠2只,其中一只試驗前12小時,由腹腔注射白喉抗毒素250~500單位,供做對照。然后對照。然后各于皮下注射48小時的培養液2ml,若于2~4天注射抗毒素的豚鼠死亡,而對照豚鼠存活,便證明所試驗菌株為有毒白喉桿菌。
2)E平板試驗將浸有白喉抗毒素的無菌濾紙條貼在含20%馬血清的瓊脂平板上,然后沿濾紙條垂直方向劃線接種待測細菌,同時也接種已知產毒株和不產毒株做為對照。37℃培養48小時后,若待檢菌株產生白喉外毒素,則在濾紙條和劃線生長的菌苔交界外出現白色沉淀線。
查看更多關于白喉有哪些癥狀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