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該怎么治療脫肛
時間:2015-09-24來源:求醫網
脫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人都為此感到很苦惱,所以脫肛的治療方法變成患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醫該怎么治療脫肛。
內治:
氣虛下陷證:便時肛內腫物脫出,輕重不一,甚至咳嗽、行走時即脫出,色淡紅,伴有肛門墜脹或大便帶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氣短聲低,頭暈心悸,甚則頭昏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弱;治療方法以補氣升提、收斂固澀為主,方藥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人參、炙甘草、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術、神曲、谷麥芽、炮姜、蓽茇、枳殼、木香、山萸肉、覆盆子、訶子等。
氣血兩虛證:肛內脫出物色淡無華,伴面白或萎黃,少氣懶言,頭暈眼花、神倦乏力,失眠多夢,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療以益氣養血、升舉固脫為主,方藥以八珍湯加減: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地黃、芍藥、當歸、川芎、肉蓯蓉、火麻仁、酸棗仁、柏子仁、肉豆蔻、烏梅等。
濕熱下注證:直腸脫出,嵌頓不能還納,色紫暗或深紅,甚則表面部分潰破、糜爛,肛門墜痛,肛內指檢有灼熱感,舌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濡數;治療以清熱利濕、升陽舉陷為主,方藥選用萆薢滲濕湯加減:萆薢、生苡仁、丹皮、黃柏、茯苓、澤瀉、通草、滑石、金銀花、白芷、黃連、生地、赤芍、生大黃、生山梔等。
外治:
可用苦參湯加減(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白芷15克、金銀花30克、菊花60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菖蒲9克、石榴皮15克、枯礬15克、五倍子15克)煎湯熏洗,每日2次;或生枳殼、防風、五倍子各15克煎湯,乘熱坐浴,每日2次;并用五倍子散等外敷。
另外可用注射、手術、針灸、氣功、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療脫肛。
脫肛的主要癥狀為有腫物自肛門脫出。初發時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后自行復位。以后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因直腸排空困難,常出現便秘,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樣。黏膜糜爛,破潰后有血液流出。內脫垂常無明顯癥狀,偶爾在行腸鏡檢查時發現。
直腸脫垂的治療依年齡、嚴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消除直腸脫垂的誘發因素,幼兒直腸脫垂以保守治療為主,成人的黏膜脫垂多采用硬化劑注射治療,成人的完全性直腸脫垂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該怎么治療脫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