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兒童心理疾病)

適應障礙的臨床病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本障礙是個人對生活改變或應激性事件(如喪偶,出國,移民,參軍,退休等)不能適應,而持續處于情緒障礙和不良適應行為的一種異常狀態,由于對同樣的應激源許多人都能順利處置,無任何異常反應,而病人卻出現精神障礙,說明個人的易感性對適應障礙的發生有重要作用,盡管如此,仍需肯定如果沒有應激源,也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1.心理社會因素
生活環境和家庭的變遷,人際關系惡化,工作和學業受挫,親友死亡等,某些因素還帶有特定的時期如新婚期,畢業生求職,離退休后適應新的生活規律等。
2.個性因素
對于同樣的應激源許多人都能順利處置,無任何異常反應,而病人卻出現精神障礙,說明個人的易感性對適應障礙的發生有重要作用,但應該肯定如果沒有應激源,也就不會發生適應障礙,另外社會適應能力欠佳,應付方式生硬和單調及個體遭受應激時的生理狀況處于相對較弱的狀態,也易產生適應障礙。
(二)發病機制
1.應激源
引起適應障礙的應激源可以是一個,如喪偶;也可以是多個,如事業上的失敗和親人傷亡接踵而來,應激源可以是突然而來,如自然災難;也可以是較慢的,如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不融洽,某些應激源還帶有特定的時期,如新婚期,畢業生尋求職業,離,退休后適應新的生活規律等,應激源的嚴重程度不能預測適應障礙的嚴重程度,還要看應激源的性質,持續時間的長短,可逆性,處境和個體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情況(Gelder M,1996),例如面對明顯作用的重大應激源,像被扣作人質,遭受惡劣的非人道待遇,此時情緒或行為方面的障礙則難以避免,還有青少年的脆弱性,對應激源的體驗較深,也是危險因素之一,適應障礙也可發生于一個集體,如學校,自然災害人群等。
2.個性心理特點
在同樣的應激源作用下,有的人適應良好,有的則適應不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表現適應障礙,這就有理由推斷患者病前個性心理特征(即人格)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個體的脆弱性特點,應激源的強度并不很大,便有可能引起適應障礙,這種個體不同的脆弱性部分可能與既往生活經驗有關(Gelder M,1996),所以,適應障礙發生與否,要同時權衡應激源強度和個性心理特征兩方面的因素。

- 友情鏈接:
- 兒童心理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