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肛門瘺管)

如何診斷是否患有肛瘺
肛瘺雖然表現為局部病變,但也與全身情況或某些疾病相聯系,絕不能忽視全身檢查。肛瘺一般有急性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病史。膿腫自破或經手術切開排膿,從肛門皮膚外口或肛門內流膿,這些都是診斷肛瘺的主要標志。下面為大家介紹肛瘺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一、望診
可見外口常在肛門周圍皮膚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圍皮膚因膿液刺激,常有脫皮發紅,有時有肉芽組織由外口內突出。周圍皮膚紅紫色,多為結核性瘺管。
二、觸診
低位肛瘺之瘺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繩狀硬條,由外口行向肛門,用指按壓,有膿液由外口流出。
三、直腸指檢
常在肛管后側、齒線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結,有輕微壓痛,即是原發內口。
四、確定內口位置
因內口是肛瘺的原發病灶,必須準確定位其內口部位和弄清其數量,如檢查不清或定位錯誤,必然會導致治療失敗。因此在瘺檢查中正確判斷內口的位置及數量,對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1.從病史上判斷內口的位置:如有多個外口,首先應了解到哪一個外口是先發生的。往往從第一個外口用探針探查,可以通過主管而找到內口。
2.通過觸診可以幫助了解內口的位置:肛門周圍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后,大約經過2~3個月形成瘺管管壁。如果瘺管位于表淺部位,通過觸診可以觸到條索走行,順著向肛門走行的條索,可以發現內口的部位。如果在肛門外觸診沒有觸到條索,常常說明瘺管管道較深,可通過肛門內指診,在肛管直腸環的部位可以觸到病變的較大瘢痕或條索狀瘢痕,在瘢痕部位的隱窩處。常為內口部位。
3.肛門鏡檢查:用雙葉肛門鏡張開肛門,可見內口所在肛竇紅腫、發炎、變深,用鉤狀探針輕輕探查,不難找到內口。
4.探針檢查:主要探明瘺管走行方向、深淺和內口的位置。探查直瘺時,將探針從外口伸入,食指深入肛管,指尖按在可疑內口處,探針從內口探出。若彎曲瘺管或復雜的瘺管行徑彎曲,探針不易探過,可用銀制細軟探針探查。探查不可用力太猛,以免造成假瘺道和假內口。
5.染色檢查:本法尋找內口準確,臨床上有重要價值。
具體方法是:先將鹽水紗條放入直腸,再用1%雙氧水加龍膽紫液,或用1%亞甲藍溶液,從瘺管外口注入,觀察內口有無染色液流出,跟據紗布染色的位置,即可判斷內口位置。如紗布條無染色,也不能肯定無內口。管道彎曲,受括約肌收縮影響。被膿液阻塞,或內口暫時閉合,使染色溶液不能通過內口,無法染色于紗布。手術時應加以注意。
6.碘油造影:從肛竇外口注入30%~40%碘油或12.5%碘化鈉溶液,然后攝片。可見瘺管深淺分支與鄰近器官的關系。此法多用于高位復雜性肛瘺,一般肛瘺不作為常規檢查。
7.病理檢查和細菌培養:可幫助診斷和指導治療。
8.根據外口與肛門的距離來判斷內口的部位:經過肛門中部畫一橫線,如外口在橫線之上,離肛門不超過5cm,其內口在肛門齒線上與外口相互對應;如外口距離肛門超過5cm或外口在此線之后,這些瘺管多數是向后彎曲的,內口常在肛管后中線上。

- 友情鏈接:
- 肛瘺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