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暫無)

中西醫如何治療出血性疾病
說到出血性疾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我們的周圍經常可以看到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其實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現為不同部位出血,只要患者在日常多了解一些和出血性疾病有關的知識,做好出血性疾病的預防工作,這樣就可以避免它的發生。出血性疾病的類型非常多,所以在治療出血性疾病的時候,千萬不能盲目,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治療出血性疾病的效果。那么,我們要如何治療出血性疾病那?下面請有關專家詳細為我們解答一下。
一、西醫治療出血性疾病的方法
1、止血問題:必須針對性選擇,避免濫用止血藥,大致分成血管性、血小板性出血則應用壓迫止血、改善血管通透性藥物,免疫遏制劑,補充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缺乏則替代補充,纖溶亢進則抗纖溶等。
2、病因治療:對獲得性的出血性疾病,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積極處理,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藥物性的血小板減少較常見,需引起足夠重視,要合理用藥;肝病引起的需積極改善肝功能。對遺傳性出血性疾病一類,目前尚缺乏治療措施,基因治療尚未普遍應用,應強調預防外傷,必要手術時,需補足缺乏的凝血因子,保證手術中及術后不發生出血,直至傷口愈合為止。現已有基因工程合成的凝血因子可利用,并經過去病毒處理,臨床應用較安全。
二、中醫治療出血性疾病的方法
根據出血病因用藥
(1)血熱引起的出血:血熱出血多數為上部出血。出血多暴起,出血或多或少,血色鮮紅,身有熱象,實熱者多見高熱、苔黃,虛熱者多見低熱,或只有手肢心熱而體溫不高,舌質紅。共同治則宜清熱涼血止血,通過方用犀角地黃湯合止血藥,屬實熱者加清熱解毒之品,屬虛熱者則加滋陰清虛之品,藥物多用生地、茜草、丹皮、桅子、白茅根、赤芍、藕節、水牛角。
(2)瘀血引起的出血;瘀血引起的出血多表現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出血漸起或驟起,出血范圍廣泛,血色紫黯,皮膚有紫黑斑,或溶合成片,胸骨壓痛及骨痛明顯,肝脾腫大,舌質紫黯。治宜化瘀止血,方劑可用失笑散、桃紅四物湯加止血藥,常用中藥為五靈脂、蒲黃、益母草、桃仁、丹參、紅花、當歸、川芎、旱蓮草、三七、赤芍、茜草等。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中西醫如何治療出血性疾病的全部內容介紹,希望能幫到各位患者朋友。專家指出,治療出血性疾病一定要去正規醫院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法,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遵從醫囑,這樣才能盡快治愈出血性疾病。

- 友情鏈接:
- 出血性疾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