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原名為北京蘇聯紅十字醫院,始建于1952年。是新國內成立后,在蘇聯政府和蘇聯紅十字會援助下,由國內...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 醫院資訊 > 我院心血管中心舉行“衛生部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揭牌儀式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我院心血管中心舉行“衛生部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揭牌儀式
時間:2012-10-22 19:05來源:求醫網
2012年2月衛生部公布了第二批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名單,國內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共計84家。其中北京11家,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北大第三醫院、北大人民醫院、阜外醫院、安貞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友誼醫院、301醫院、武警總醫院。
2012年10月11日上午,我院心血管中心舉行了“衛生部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儀式由心血管中心主任、基地負責人李虹偉教授主持,衛生部醫政司項目管理辦公室劉佳老師、新加坡國立大學心臟中心主任陳淮沁教授、心血管中心顧問顧復生教授、我院理事長、黨委書記劉建出席揭牌儀式并講話,出席揭牌儀式的還有執行院長辛有清、醫務部主任王宇、心血管中心副主任楊傳瑞、馬文英、王雷、陳暉、心血管中心的相關人員以及我院宣傳科的同志。理事長、黨委書記劉建、執行院長辛有清、衛生部醫政司項目辦劉佳及李虹偉教授、陳淮沁教授共同為培訓基地揭牌。
院領導、老專家和嘉賓在表示祝賀的同時,紛紛發言希望心血管中心以此次為契機,更加注重人才培養,嚴格按照衛生部對培訓基地的要求,做好相應的工作。嚴格按照《心血管病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2011版)》要求,認真開展相關培訓工作,根據醫院實際和受訓醫師情況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加強對培訓醫師和受訓醫師的管理,保證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
心血管中心主任、基地負責人李虹偉教授表示:心血管領域競爭激烈,特別是北京地區有兩家大型心血管專科醫院的環境下,要繼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國際間學科技術合作,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發揮我院綜合醫院的優勢,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北京友誼醫院心血管中心“冠心病介入基地”簡介 :
1952年開展心血管內科臨床診療工作,2000年成立心血管疾病診治研究中心,由心內科、心外科、血管外科和輔助科室組成。設有3個病區、2個導管室,1個CCU、1個術后監護室病房。現有病床119張,其中CCU病床10張、術后監護室病床5張。目前工作人員110余人。擁有優秀專家2名、主任醫師7名、副主任醫師9名。博士學位22名,碩士學位9名。是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后、博士、碩士培養點,擁有博士導師2名,碩士導師5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北京市“215人才”基金、十百千工程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課題、“海聚工程”等多個科研項目。
心血管內科可以完成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長期起搏器置入術、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等。年門診量達17萬人次,年入院患者3000人,在國內率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綠色通道”,CCU每年收治近千名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癥患者。每年完成冠脈介入治療手術950余例次,其中通過“綠色通道”急診手術近300例次,在北京市,乃至國內均居于前列(在北京市有冠脈介入資質的47家醫院中,我院心血管中心冠脈介入治療手術量排名第七位)。
基地現有冠心病介入資質醫師8名,其中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3名;冠脈介入導師2名,包括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各一名。作為“冠心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負責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工作,旨在加強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行為,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按照衛生部的要求,每年招生2批,每批4名學員。
基地負責人簡介:
李虹偉,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國內醫師學會心內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副主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國內心血管病雜志》編委等。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美國心臟病學會(AHA)博士后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北京市“215人才”基金、十百千工程基金、北京市教委課題等多個科研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糖代謝異常與冠心病關系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在Cir Res、Diabetes、AJP等雜志發表SCI文章30篇。主編、主譯專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