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冷空氣來了,肺炎高發人群有哪些?
時間:2019-11-15 16:43來源:求醫網
冬天來了——每每到了氣溫驟降的季節,人們就不得不開始與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作斗爭,加之戶外空氣頻頻拉響警報,風中不僅有寒意,還帶著細懸浮微粒PM2.5,讓許多人舍棄外出活動的機會,寧可待在室內。
“家里既溫暖又沒有PM2.5懸浮微粒,再安全不過了。”當霧霾遇上冷空氣,宅在家中保暖真的是正確的方法嗎?
肺炎的癥狀
肺炎常見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咳嗽、咳痰、寒戰、發熱,或伴有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危重患者還可能出現休克的臨床表現(暈厥、血壓下降、意識喪失)甚至危及生命。但根據不同的病原體感染,人體還可能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肺炎的癥狀和感冒很像,咳嗽、發燒、精神萎靡、手腳發涼等。盡管有很多共同的表現,感冒和肺炎之間還是有幾個基本分界點——
(1)解剖學:感冒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指外鼻孔至環狀軟骨下緣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肺炎為下呼吸道感染,即喉以下的呼吸道感染。
(2)咳嗽情況及臨床表現:感冒的咳嗽不會很劇烈,痰較少或容易咳出。感冒起病比較急,主要表現為卡他樣癥狀,如噴嚏、鼻塞、流樣鼻涕、喉嚨痛等。肺炎的咳嗽常是劇烈、頻繁的,痰多,甚至帶有氣喘氣促,有些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臨床叫三凹征)。
(3)病情發展: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四五天就會自然緩解。反之,病情超過3天以上不見好轉,或有咳嗽、咳痰加重的趨勢,就要警惕肺炎的存在。
(4)治療不同:感冒常為病毒性感染,多可自愈,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療。肺炎常見的是獲得性肺炎,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盡早給予初始經驗性抗感染治療。
肺炎青睞3類人
1、壓力大、愛熬夜的人群。年輕人工作壓力大、久坐室內、缺乏運動、經常熬夜,身體素質不好,很容易感冒。
感冒后又喜歡自己買藥吃,或者認為能挺過去,結果拖成了肺炎。如果感冒治療5~7天不見好轉的話,就要警惕是否感染肺炎了。
2、老年人或有基礎病的人群。如慢阻肺、哮喘、氣管炎、糖尿病患者。老人得了肺炎,常表現為持續低熱和精神萎靡。
另外,肺炎患者呼吸明顯比較費勁,甚至呼吸窘迫,這些在感冒患者身上很少出現。發現家中老人有這樣的癥狀要及時就醫排查。
3、低齡兒童。兒童患肺炎多出現高熱,病情進展迅速,嚴重者會出現休克、嗜睡、精神萎靡等癥狀,退熱藥一般只能暫時緩解。
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上述癥狀不斷加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室外霧霾、室內空氣誰對肺炎的影響大
霧霾的危害?
霧霾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PM2.5對人體的傷害,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亦可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空氣中的污染物會刺激呼吸系統的大小氣道,誘發感染或免疫反應,引起氣管炎、肺炎等。因而因為霧霾,很多人覺得室外空氣不好容易得肺炎,所以選擇減少出門。
室內就安全嗎?
大多數人認為,霧霾天室內空氣比室外好很多,只要緊閉門窗,宅在家里,就能防范霧霾。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人們患上肺炎通常取決于兩個因素:病原體和宿主自身抵抗力因素。一方面,如果宅在家里長時間不出門,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更易患上獲得性肺炎;另一方面,室內PM2.5受多種因素影響,像燃氣燃燒、廚房油煙、室內吸煙、空調取暖、家具裝修等日常活動都會給室內帶來PM2.5。如果宅的同時,因懼怕霧霾室內長期不通風,也會導致二氧化碳等廢氣濃度慢慢超標,微生物和細菌含量增加,甚至多于室外空氣。
某種意義上,宅在家里不出門更會提升肺炎得病幾率,不通風更增加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