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位于越秀山下,流花湖畔,東風西路主干道旁。占地面積約6.2萬平方米,醫療服務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約8.08億元。... [ 詳細 ]
出停診公告更多>
2015年07月02日停診信息
泌尿外科:周一南(全天)
內分泌內科:周倩(上午)
口腔科:呂渭莉(全天)
婦產科:林美(全天)
耳鼻喉科:何龍(全天)
長期停診信息
心血管內科:李廣鐮 2015-03-12起長期停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得了抑郁不可輕視嚴重易要命
時間:2012-10-25 17:43來源:求醫網
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現在很多都市人群常情不自禁的喊上一句:“我好抑郁呀!”那么抑郁是否等同于抑郁癥呢?微笑抑郁癥是怎么回事?帶著這些疑問,家庭醫生在線非常榮幸邀請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兼神經科主任潘小平教授為我們解讀抑郁癥的疑惑。
悶悶不樂的抑郁不同于抑郁癥
潘小平主任介紹說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心情不好的時候,短時間出現,這不能稱之為抑郁癥,僅僅稱之為抑郁。抑郁不同于抑郁癥,抑郁是一個癥狀,抑郁癥是一個疾病。
如果出現整體悶悶不樂、興趣下降、情感低落、白天做事無精神、精神疲乏,加上軀體的癥狀,包括失眠、胃口的改變、體重改變,更重要的是時間超過2個星期,才有可能是得了抑郁癥,目前診斷抑郁癥以下有四大診斷標準:
【癥狀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并至少有下列4項: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欲減退。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標準】(1)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癥狀,但不符合分裂癥的診斷。若同時符合分裂癥的癥狀標準,在分裂癥狀緩解后,滿足抑郁發作標準至少2周。
【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
不同的疾病引起的抑郁癥比例有所不同,高達80%
據有關數據顯示:65%的抑郁患者是軀體疾病的后果?!斑@比例在不同的疾病之中有所不同?!迸诵∑街魅稳缡钦f,比如腦卒患者發生抑郁癥比例為33%,帕金森綜合癥患者發生抑郁癥比例為40-70%,而腫瘤患者發生抑郁癥比例非常高,達到70-80%,所以說不能一概而論,但可以得出由軀體疾病引起的抑郁癥是比較大的。
潘小平主任介紹說,此外生活事件的應激,如親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壓力太大等,也均可導致抑郁癥,但有一種抑郁癥是例外的,患者自訴頭暈頭痛、心痛、胃口不好等癥狀,但經過檢查,并非有對應的癥狀,上述癥狀僅僅是患者主觀感覺,此類抑郁癥是由患者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濃度改變而引起的。
父母雙方或單方得了抑郁癥,兒女抑郁癥患病率高
潘小平主任介紹說,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與患抑郁癥的血緣關系愈近,患抑郁癥概率越高,這是患者聚集現象,抑郁癥與性格密切相關,在有抑郁癥的父母環境當中成長,受環境和父母性格的影響,兒女的性格也有一定的改變,導致抑郁癥患病率高。
抑郁和失眠互為因果關系
潘小平主提到失眠是抑郁癥的核心癥狀之一,兩者互為因果關系,曾有國外數據顯示,長期失眠的人,10年產生抑郁癥的比例比沒有失眠的人群高2-40倍。
產后抑郁癥非??膳?,不可忽視
今年7月深圳發生一起由產后抑郁癥引起的慘案:一名年輕母親將3個月大的女兒從高樓拋下致死,隨后自己也跳樓身亡,事后得知該女子患有產后抑郁癥。
潘小平主任介紹說,產后抑郁癥是和荷爾蒙密切相關,荷爾蒙分泌異常導致情緒波動。目前臨床上產后抑郁癥的數量正急劇上升,產后抑郁癥或者有抑郁傾向的情況,需要產婦和家長共同來面對,尤其是產婦的家人需要理解產婦,并且盡可能讓產婦放松,開解產婦,給予產婦足夠的關心和照顧,這樣都有助于減輕和降低抑郁癥的發生。
微笑抑郁癥最隱匿 真正的開心比假微笑更重要
潘小平主任介紹說“微笑抑郁癥”是抑郁癥的一種,是由于工作的需要,這種“微笑”并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成為情緒的抑郁。
潘小平重點提醒患者扯下微笑的“偽面具”,讓不良情緒轉化,學點自我安慰和放松的技巧,都非常有利于微笑抑郁癥的調理。
抑郁癥治療:堅持用藥是關鍵
據潘小平主任介紹,治療抑郁癥的較好方法分為四個治療期,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停藥觀察期治療。
一、急性期治療。一般指服藥治療的頭3個月。這一期的治療目標是顯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癥狀,使患者的病情緩解。
二、鞏固期治療。是急性治療期以后的4~6月或者半年。這一期治療的目標是鞏固原有療效,避免病情復燃。
三、維持期治療。時間為1-5年。目的是防止病情的復發。維持治療的時間根據不同的情況其時間的長短亦有不同。
四、停藥觀察期治療。目的在于快速的控制癥狀。
潘小平主任重點提到抑郁癥患者治療一定要堅持用藥。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自行停藥而導致治療效果功虧一簣。根據相關報道,重性抑郁癥第一次抑郁發作后復發的概率(5年復發率)為50%,第二次為70%,第三次發作后復發的概率將近90%,所以對抑郁癥患者進行維持治療是必需的。
最后潘小平主任建議抑郁癥患者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平時多曬太陽、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持良好的生物鐘。
指導專家:潘小平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兼神經科主任
從事神經病學30年,腦血管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重點缺血性腦血管病預防和治療,顱內動脈狹窄與卒中;
綜合醫院軀體疾病伴發情緒障礙;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的臨床研究。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心理學與行為神經病專業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頭面痛學組委員,國內睡眠研究會睡眠與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心理學組組長,廣東省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委員,廣州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市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國內卒中雜志》等多家專業雜志常務編委、編委,審稿專家。曾獲多項廣東省、廣州市科技成果獎。廣州市女醫師協會會長,廣州市人大代表。
轉載自家庭醫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