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緊鄰環境優雅的暨南大學校園,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三級甲等醫院,面向國內患者和海外僑...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醫院資訊 > 中暑的防治
出停診公告更多>
2013年“端午節”門診出診安排
根據國務院“端午節”放假的通知精神,結合我院開展無假日醫院的實際情況,“端午節”假期門診安排如下:
一、6月8日~6月12日,門診各專科按正常周歷開診(詳情請詢客服中心:02038688066)
二、急診科24小時開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中暑的防治
時間:2012-10-28 15:49來源:求醫網
持續多日高溫,市民酷暑難熬。因中暑就診的病人在我院急診科有明顯上升的趨勢,現告訴大家幾條防治中暑的小建議。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為三級:①先兆中暑。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不超過37.5℃;②輕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同時體溫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等現象;或者皮膚濕冷、嘔吐、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的情況;③重癥中暑。除以上癥狀外,發生昏厥或痙攣;或不出汗,體溫在40℃以上。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并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
避免中暑重在預防。首先應注意補充水分。夏季人體水分揮發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時身體已是缺水狀態。另外,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被帶走,應適當喝一些鹽水。
食物方面,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如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應多吃能預防中暑的新鮮蔬果,如西紅柿、西瓜、苦瓜、桃、烏梅、黃瓜等。另外,乳制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關于冷飲,其實吃的越涼越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短期降低會讓人體一下子無法適應,消化系統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到各系統功能的正常運行。
在外出時,要做好防曬工作,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長時間騎車較好穿長袖襯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陽帽。進行長時間戶外運動時,要準備好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時陽光最強時,盡量不要呆在戶外,有條件的可適當進行午休。空調溫度不要開得過低,室內外溫差太大也會導致中暑。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應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較好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建議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