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創建于抗戰時期的1941年,是西南地區創辦較早的高等院校附屬醫院之一。經過七十一年發展壯大,現已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集醫療... [ 詳細 ]
先天性心臟病可防可治早期發現與治療是關鍵
時間:2012-10-29 20:59來源:求醫網
如果父母發現寶寶有先天性心臟病,也不要過于緊張。王海永博士指出,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為了盡早發現異常,年輕父母應注意以下情況:
如果寶寶出生有過窒息,經搶救后發現面色青紫或有心臟雜音,應首先考慮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觀察寶寶出生后口唇是否持續青紫;是否經常患感冒,呼吸道、肺部有無反復感染;喂奶是否困難;平時呼吸是否急促;是否發育遲緩、消瘦、多汗。
嚴重的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吃奶、進食、啼哭或排便時,常有發作性缺氧、呼吸困難、青紫加重,甚至出現抽搐而失去知覺,嚴重的患兒可發生猝死,這種情況往往出現于出生后三四個月。
寶寶稍稍長大一些后,學爬行及端坐的時間比正常孩子晚,獨立站立的時間也短,睡眠時喜歡側臥位,同時胳膊和腿都彎曲著,像一只“大蝦”;等年齡再大一些的時候,在跑、跳或游戲時,體力明顯不如同齡兒童;有的患兒活動一會感到疲勞后,喜歡下蹲休息片刻再起來活動,而活動一段時間后又得蹲下來休息,醫學上稱之為 “蹲踞現象”,這種姿勢可以增加肺血量,改善缺氧狀況;有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出生時并無青紫,長大后才逐漸出現紫紺,同時手指和腳趾的末端增粗呈鼓槌狀,稱為“杵狀指”。這些都是典型的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表現。
一旦父母發現寶寶出現上述出現異常,都應該去醫院接受詳細檢查,包括胸部拍片、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這樣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當明確診斷以后,就要根據心臟病的種類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大都需要在3歲以前接受手術,否則死亡率在50%以上。有的可能在確診后立即進行外科矯治手術,甚至出生后幾天內就必須手術以挽救生命。王海永博士介紹,醫學院附屬醫院已經在區內率先開展此類手術。開展多數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在 學齡前期是較好的治療時機。先天型心臟病90%以上可以通過手術治愈。剛才提到常見的一些先天性心臟病,像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有少數的病人甚至在一歲以內小的缺損可以自己閉合。這樣的話,手術較好的時機應該是學齡前,現在有些可以選擇進行心臟介入治療。至于是否需要做手術、何時做手術,請家長一定要聽從心臟專科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