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1971年建院,地處市中心,是一所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 > 醫院資訊 > 頭痛
頭痛
時間:2012-10-31 14:40來源:求醫網
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癥狀,可單獨出現,亦可出現于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本節主要討論的是反復發作的慢性頭痛。常見于西醫學中的血管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所造成的頭痛可以參考治療。
中醫認為,頭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多因起居不慎,坐臥當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而以風邪為主。內傷多與肝、脾、腎三臟有關。因于肝者,一因情志所傷,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擾清空,而為頭痛;一因火盛傷陰,肝失濡養,或腎水不足,水不涵木,導致肝腎陰虧,肝陽上亢,上擾清空而致頭痛。因于腎者,多由稟賦不足,腎精久虧,腦髓空虛而致頭痛。亦可陰損及陽,腎陽衰微,清陽不展,而為頭痛。因于脾者,多系饑飽勞倦,或病后產后體虛,脾胃虛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后,營血虧虛,不能上榮于腦,而致頭痛。或飲食不節,嗜酒肥甘,脾失健運,痰濕內盛,上蒙清空,阻遏清陽而致頭痛。另外外傷跌撲,久病入絡,氣滯血瘀,脈絡瘀阻,不通則痛,亦每易致頭痛。
外感頭痛,一般發病較急,痛勢較劇,多出現跳痛、灼痛、脹痛、重痛等,痛無休止,多屬實證,治宜祛風散邪。內傷頭痛,一般起病緩慢,痛勢較緩,多為隱痛、空痛、昏痛,痛勢悠悠,遇勞則劇,時作時止,多屬虛證,治宜補虛。但亦有虛中夾實者,如痰濁、瘀血等,當權衡主次,隨證治之。
以六經言之,太陽頭痛,多在頭后部,下連于項(宜用羌活、蔓荊子、川芎等);陽明頭痛,多在前額及眉棱等處(宜用白芷、葛根、知母、川芎等);少陽頭痛,多在頭之兩側,并連及耳部(宜用柴胡、黃芩、川芎等);厥陰頭痛,多在巔頂,或連于目系(宜用吳茱萸、藁本、川芎等)。
瘀血頭痛者,頭痛多見刺痛、鈍痛、痛處固定,或有頭部外傷及久痛不愈史;痰濁頭痛,常見惡心嘔吐,舌體胖大苔膩等。
一、常見中醫證型、主要癥狀表現及代表方藥
外感
1.風寒頭痛
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口不渴等。治宜疏散風寒。方用川芎茶調散加減。中成藥宜選用川芎茶調丸(顆粒等)。
2.風熱頭痛
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欲飲,便秘溲黃,舌紅苔黃等。治宜疏風清熱。方用芎芷石膏湯加減,或菊花茶調散加減。成藥宜選用芎菊上清丸等。
3.風濕頭痛
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納呆胸悶,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膩等。治宜祛風勝濕。方用羌活勝濕湯加減。
內傷
1.肝陽上亢
頭痛而眩,心煩易怒,夜眠不寧,每遇惱怒后加重,伴有脅痛,面紅口苦等。治宜平肝潛陽。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成藥宜用天麻鉤藤顆粒等。
2.腎虛頭痛
頭痛且空,每兼眩暈,腰痛或酸軟,神疲乏力,遺精帶下,耳鳴少寐,舌紅少苔等。治宜補腎填精,方用大補元煎加減。中成藥宜選用杞菊地黃丸等。
3.血虛頭痛
頭痛而暈,心悸不寧,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等。治宜養血。方用四物菊花、蔓荊子、黃芩、甘草等。成藥可用歸脾丸等。
4.痰濁中阻
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舌胖苔白膩等。治宜化痰降逆。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成藥可用二陳丸等。
5.瘀血頭痛
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 或有頭部外傷史,舌質紫,苔薄白等。治宜活血化瘀。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中成藥可以用正天丸、血府逐瘀膠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