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前身“伯特利醫院”創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九人民醫院,1964年正式成為上...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 醫院資訊 > 高血壓腦出血的功能鍛煉
出停診公告更多>
長期停診信息
口腔頜面外科:邱蔚六 2015-04-13起長期停診
口腔修復科:傅遠飛 2015-02-05至2015-12-31 停診
牙體牙髓科:黃正蔚 2015-02-04至2015-12-31 停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高血壓腦出血的功能鍛煉
時間:2012-10-31 16:19來源:求醫網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常見的出血部位是基底節區,腦出血后典型的癥狀是“三偏癥”,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術后應做好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加強功能康復鍛煉。如何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一直是醫務人員努力探究的方向。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術后病情穩定時,即應開始早期(術后2周內)康復治療。我院微創顱內穿刺術治療腦出血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早期預防關節強直。進行運動療法靜息時應將患肢維持于功能位,如肩外展50°、內旋15°、前屈40°,腕適當背伸,用支架或夾板防止足下垂。清醒病人在術后2~3天、昏迷病人在發病1周后開始運動療法,早期進行患肢的按摩與被動活動,被動活動中幅度要大,動作須輕柔,避免過度牽拉松弛的關節。每天鍛煉時間不少于1h。運動療法的主要作用:(1)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防止因長期臥床而引起的全身生理機能衰退。(2)活躍癱瘓肢體的血液循環,刺激神經營養功能,從而防止或減輕肌肉、骨骼、皮肢的廢用性萎縮。(3)可使大腦休眠狀態的突觸活化,突觸發芽、再生,促進大腦功能重組。早期給予運動療法對肢體功能改善有促進作用,可避免患肢關節攣縮,縮短病程,提高生活質量。
二、早期促進言語功能康復。失語、認知障礙、尿便失禁等對神經功能恢復有影響。高血壓腦出血術后2周內患者的失語癥狀多不穩定,失語癥狀的改善,主要由病灶周圍“半暗帶”內水腫消退或病灶周圍低灌注區血流恢復引起,其次是進行言語訓練的作用。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對改善高血壓腦出血后患者局部腦血流下降,提高臨床療效和減輕血腫周圍水腫均有積極作用。本組121例中,有62例應用尼莫地平,預后均效理想。高血壓腦出血大部分為基底節區腦出血,基底節性失語臨床表現是語音障礙,患者說話含糊不清,字音或語調發不 準;失語的特點是復述相對好。根據這個特點,早期言語訓練采取:(1)口形發音訓練,先教韻母,后教聲母,先學喉音,后學唇音,可令患者發“啊”聲或用咳嗽、吹紙、吹口哨等誘導發音。(2)手勢訓練。運用手勢作為表達言語交流的方式。(3)使用交流板訓練。選用日常生活圖片呈現給患者。反復練習,不厭其煩,循序漸進地鍛煉病人語言能力。
三、早期進行心理治療,促進患者心理康復。腦出血病人早期意識恢復后,除因腦損害而致軀體疾患外,多數還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負面反應,這些心理問題極大地影響患者生理、心理康復及生活質量。腦卒中后伴發抑郁狀態發生率為35%。患者突然發病,缺乏心理準備,表現為緊張、恐懼;加之軀體疾病的痛苦和功能障礙,常表現為煩躁、焦慮,后因住院,需人護理,活動不便,自尊心受損,產生抑郁、悲觀心理。早期進行心理治療,經常接觸病人主動進行激勵和疏導,設法消除病人自悲心理,同時動員其親友給予病人熱情與溫暖,協助解決某些經濟困難,促進病人心理積極轉化。如患者抑郁狀態較重,可加用抗抑郁藥物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