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中心醫院
西安市中心醫院,創建于1952年,其前身為西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直屬醫院,1954年更名為西安市中心醫院.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西安市中...
[ 詳細 ]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87268355
- 【網址】www.xaszxyy.com
- 【地址】西安市西五路161號(南院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心血管疾病----防重于治
時間:2012-10-31 19:18來源:求醫網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急劇的增加,1990年起已經成為導致我國人群死亡的頭號殺手,并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健康狀況。根據2006年和2008年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我國心血管病死亡率大約占死亡構成比的34.8%——40.3%,呈不斷上升趨勢。
《2007年國內心血管病年報》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發卒中200萬人,死亡100多萬人,現患腦卒中700萬人;每年新發心肌梗死50萬人,現患心肌梗死200萬人;下肢動脈硬化癥患病率為2.1%~22.5%。每年國內心血管病死亡人數達300萬人,每死亡3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大量調查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及肥胖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流行,這些危險因素發生率不斷升高,控制率卻極低。2002年公布的《國內城鄉居民健康營養調查》表明,我國高血壓患者1.6億人,吸煙者3.5億人,被動吸煙者5.4億人,血脂異常患者1.6億人,糖尿病患者4000萬人,肥胖患者6000萬人,超重者2億人。目前每年新增高血壓或血脂異常人數1000萬人,1992~2002年10年間,我國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數增加了1億,大城市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上升40%。在我國居民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的同時,控制率卻極低,2002年調查資料顯示,國內血壓控制率僅為6.1%;2006年第二次國內臨床血脂控制狀況多中心協作研究表明,治療患者血脂控制率僅為50%,在高危、極高危人群血脂控制僅為49%和38%;2006年糖尿病調查表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lc)達標(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2004年全球52個國家(包括國內)參與的研究發現,除年齡、性別、家族史和種族不可改變,8種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高膽固醇血癥、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乏運動、飲食缺少蔬菜水果和精神緊張。
1)年齡與性別: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于男性,絕經期后與男性相等。
2)高脂血癥:除年齡外,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水平和冠心病發生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LDL-Ch水平每升高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3%。
3)高血壓: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的發生。
4)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單獨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癥: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與否用體重指數(BMI)來判斷: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男性BMI>=27.8,女性BMI>=27.3為肥胖,肥胖者大多伴有血脂異常。
7)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8)此外,尚有遺傳、環境因素等。如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指父親在55歲前或母親在65歲以前曾發生冠心病)的人可能更容易發病。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職場壓力也讓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因此,環境心理壓力也是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現在是減少危險因素的時候了!
對還沒有發生冠心病的人群進行預防稱為一級預防,主要通過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致病的危險因素來實現。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從20歲就應該開始預防冠心病發作,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將危險因素控制到最低。對超過40歲的人來說,可能一次冠心病發作就是致命的或致殘,所以預防就顯得非常重要。預防工作開始得越早,你的心臟就會跳動得越有力越健康。
1)戒煙:如果你在吸煙,請馬上開始戒煙。如果你的家人吸煙,請動員他們戒煙。雖然戒煙的過程很艱難,但冠心病的恢復或長期慢性冠心病所帶來的痛苦更難忍受。下決心戒煙吧,如果有困難,可以到專門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
2)膳食營養:健康的飲食是與心血管病做斗爭的較好武器。食物的質和量會影響到冠心病的很多危險因素,如膽固醇、血壓、血糖和體重。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其它卡路里低的營養元素。富含蔬菜、水果、谷物、高纖維食物、魚類、優質蛋白、無脂或低脂的奶制品是膳食的主要部分。為了維持健康的體重范圍,應將你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協調一致,以將你吃進去的能量合理地消耗掉。
3)控制血脂:動脈里堆積的血脂像“不定時炸彈”,遲早會引發心肌梗死或中風。必須要減少攝入飽和脂肪、膽固醇,并積極運動。如果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脂指標下降至正常,那么藥物治療就很關鍵了,可以請醫生為你開出處方。
4)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飲食中鹽的攝入,按醫生的建議服用降壓藥物,并合理運動,使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腎病或糖尿病,則應控制在更低水平。
5)每天堅持適量體育鍛煉:研究顯示,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的體育鍛煉能有效降低血壓、血脂,并能將體重控制在健康范圍。 其實鍛煉少也比不鍛煉好,即使你沒空,每次鍛煉10分鐘仍能獲益。這里教大家一個公式:170-年齡=運動時每分鐘最快的心跳,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年齡是65歲,算出來就是每分鐘105次心跳,就是說你在運動的時候要把心跳控制在這個限度之內。鍛煉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比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做家務簡單易行,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6)控制體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在我國日益壯大,不僅包括成人,還有越來越多的兒童。營養健康、控制熱量攝入、體育鍛煉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單獨方法。肥胖會讓你更容易血脂升高、血壓升高、血糖升高,體質指數(見前)將幫助你評估自己的體重是否合格。
7)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相比其他人,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2-4倍。
8)減輕壓力: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生活壓力和冠心病患病風險之間的關系。例如,心理壓力大的人通常會吃很多、開始吸煙或較平時吸更多的煙,從而增加冠心病患病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年輕時的壓力過大會增加中年高血壓的發生風險。保持平和的心態是減輕壓力的較好辦法,遇到不開心的事不要積在心里,可以向朋友訴說,或者大哭一場,聽音樂、看電影也是不錯的宣泄方式。
9)限制飲酒:過多飲酒或酗酒能升高血壓,導致酒精性心臟病、高甘油三酯、心跳不規律,甚至精神障礙。有研究表明,中等量的飲酒(女性平均每天一杯或男性平均每天兩杯)可能降低冠心病的發生,但仍不推薦不飲酒的人們開始飲酒,更不建議飲酒的人增加酒量。
《2007年國內心血管病年報》公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發卒中200萬人,死亡100多萬人,現患腦卒中700萬人;每年新發心肌梗死50萬人,現患心肌梗死200萬人;下肢動脈硬化癥患病率為2.1%~22.5%。每年國內心血管病死亡人數達300萬人,每死亡3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大量調查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及肥胖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流行,這些危險因素發生率不斷升高,控制率卻極低。2002年公布的《國內城鄉居民健康營養調查》表明,我國高血壓患者1.6億人,吸煙者3.5億人,被動吸煙者5.4億人,血脂異常患者1.6億人,糖尿病患者4000萬人,肥胖患者6000萬人,超重者2億人。目前每年新增高血壓或血脂異常人數1000萬人,1992~2002年10年間,我國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數增加了1億,大城市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上升40%。在我國居民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的同時,控制率卻極低,2002年調查資料顯示,國內血壓控制率僅為6.1%;2006年第二次國內臨床血脂控制狀況多中心協作研究表明,治療患者血脂控制率僅為50%,在高危、極高危人群血脂控制僅為49%和38%;2006年糖尿病調查表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lc)達標(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2004年全球52個國家(包括國內)參與的研究發現,除年齡、性別、家族史和種族不可改變,8種已知的可控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高膽固醇血癥、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乏運動、飲食缺少蔬菜水果和精神緊張。
1)年齡與性別: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于男性,絕經期后與男性相等。
2)高脂血癥:除年齡外,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水平和冠心病發生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LDL-Ch水平每升高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3%。
3)高血壓: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的發生。
4)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單獨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癥: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與否用體重指數(BMI)來判斷: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男性BMI>=27.8,女性BMI>=27.3為肥胖,肥胖者大多伴有血脂異常。
7)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8)此外,尚有遺傳、環境因素等。如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指父親在55歲前或母親在65歲以前曾發生冠心病)的人可能更容易發病。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職場壓力也讓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因此,環境心理壓力也是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現在是減少危險因素的時候了!
對還沒有發生冠心病的人群進行預防稱為一級預防,主要通過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致病的危險因素來實現。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從20歲就應該開始預防冠心病發作,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將危險因素控制到最低。對超過40歲的人來說,可能一次冠心病發作就是致命的或致殘,所以預防就顯得非常重要。預防工作開始得越早,你的心臟就會跳動得越有力越健康。
1)戒煙:如果你在吸煙,請馬上開始戒煙。如果你的家人吸煙,請動員他們戒煙。雖然戒煙的過程很艱難,但冠心病的恢復或長期慢性冠心病所帶來的痛苦更難忍受。下決心戒煙吧,如果有困難,可以到專門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
2)膳食營養:健康的飲食是與心血管病做斗爭的較好武器。食物的質和量會影響到冠心病的很多危險因素,如膽固醇、血壓、血糖和體重。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其它卡路里低的營養元素。富含蔬菜、水果、谷物、高纖維食物、魚類、優質蛋白、無脂或低脂的奶制品是膳食的主要部分。為了維持健康的體重范圍,應將你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協調一致,以將你吃進去的能量合理地消耗掉。
3)控制血脂:動脈里堆積的血脂像“不定時炸彈”,遲早會引發心肌梗死或中風。必須要減少攝入飽和脂肪、膽固醇,并積極運動。如果飲食和運動不能使血脂指標下降至正常,那么藥物治療就很關鍵了,可以請醫生為你開出處方。
4)控制血壓:高血壓患者應限制飲食中鹽的攝入,按醫生的建議服用降壓藥物,并合理運動,使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腎病或糖尿病,則應控制在更低水平。
5)每天堅持適量體育鍛煉:研究顯示,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的體育鍛煉能有效降低血壓、血脂,并能將體重控制在健康范圍。 其實鍛煉少也比不鍛煉好,即使你沒空,每次鍛煉10分鐘仍能獲益。這里教大家一個公式:170-年齡=運動時每分鐘最快的心跳,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年齡是65歲,算出來就是每分鐘105次心跳,就是說你在運動的時候要把心跳控制在這個限度之內。鍛煉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比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做家務簡單易行,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6)控制體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在我國日益壯大,不僅包括成人,還有越來越多的兒童。營養健康、控制熱量攝入、體育鍛煉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單獨方法。肥胖會讓你更容易血脂升高、血壓升高、血糖升高,體質指數(見前)將幫助你評估自己的體重是否合格。
7)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相比其他人,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2-4倍。
8)減輕壓力: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生活壓力和冠心病患病風險之間的關系。例如,心理壓力大的人通常會吃很多、開始吸煙或較平時吸更多的煙,從而增加冠心病患病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年輕時的壓力過大會增加中年高血壓的發生風險。保持平和的心態是減輕壓力的較好辦法,遇到不開心的事不要積在心里,可以向朋友訴說,或者大哭一場,聽音樂、看電影也是不錯的宣泄方式。
9)限制飲酒:過多飲酒或酗酒能升高血壓,導致酒精性心臟病、高甘油三酯、心跳不規律,甚至精神障礙。有研究表明,中等量的飲酒(女性平均每天一杯或男性平均每天兩杯)可能降低冠心病的發生,但仍不推薦不飲酒的人們開始飲酒,更不建議飲酒的人增加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