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肛腸醫院(北京市二龍路醫院)創立于1937年,是一所以治療肛腸疾病為特色,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醫保定點二級甲... [ 詳細 ]
什么叫腸易激綜合征
時間:2012-11-01 19:32來源:求醫網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屬于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長期、反復發作性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為特征,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癥候群。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結腸炎、易激結腸等。臨床常見病,國家統計占胃腸門診的20%~50%,多見于中青年人,女性約為男性2倍。年羅馬國際會議提出腸易激綜合征的定義:
①腹痛、排便后緩解,或伴有大便性狀和次數的改變;
②排便行為異常,表現為以下2項或2項以上;排便次數改變、大便性狀改變、大便排出過程異常、便意不盡感、粘液便。
本病緩慢起病,間歇發作,有緩解期。癥狀雖有個體差異,但對于某具體患者則多為固定不變的發病規則和形式,發病年齡多見于20~50歲間,本病可分三種類型,即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臨床常見癥狀有:
(1)腹痛 是主要癥狀,多伴有排便異常并于排便后緩解,部分患者易在進食后出現,以下腹痛多見,疼痛性質多樣,程度各異。
(2)腹瀉 特點是:①糞便量少,常≤200克/日;②禁食72小時后腹瀉消失;③夜間不出現;④約1/4患者可因進食誘發;⑤有腹瀉和便秘交替現象。
(3)便秘 是結腸痙攣性便秘,表現為下腹痛和羊糞狀便秘,腹瀉繼便秘后發生,多在早晨5~6點鐘或進餐后腹瀉,多為粘液便。過一時期又轉為便秘,后期可為持續性。
(4)腹脹 白天加重、夜間睡眠后減輕。
(5)胃腸外癥狀常伴有全身性精神癥狀,如失眠、健忘、乏力、頭痛、心悸、呼吸不暢感、尿頻、尿急、性功能障礙或月經不調等。
(6)精神癥狀上述癥狀出現或加重時,有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異常表現,如抑郁、焦慮、多疑、敵意等。
IBS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不清楚,據多數學者研究認為可能與精神、飲食、菌群失調、環境刺激以及腸道分泌及吸收功能改變等綜合因素有關。重點介紹:
(1)精神因素心理應激時胃腸運動有顯著影響,如青年學生在升學、畢業等緊張考試期發生腹瀉;情緒波動,工作緊張時可發生“情緒性腹瀉”,在臨床上半數以上患者存在失眠、多夢、易怒、好激動或焦慮、抑郁等癥狀。因此,精神因素在發病中報道不一,占41.4%~73%,國外Ford發現IBS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占54%。
(2)食物不耐受部分患者對某些食物不能耐受,如麥面、谷類、奶制品及果糖等,能使癥狀的促發和加重,可能患者對其過敏,又如進食脂肪過多,纖維食物過少而使腸運動功能紊亂。
(3)腸道菌群失調正常人腸道以厭氧菌為主,其中糞桿菌、雙歧桿菌、真桿菌為多;需氧菌以腸桿菌占優勢。IBS患者糞便培養中糞桿菌、雙歧桿菌、腸桿菌明顯低于正常人,這種菌群失調是既往感染性腹瀉消失,病原侵入后遺留下來的結果或抗生素使用后的繼發表現尚不清